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弹力单元测试
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
B.一根钢筋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
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
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
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斜面B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3-11
A.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
B.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C.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
D.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
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
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
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
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求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图2-3-12
A.1 N,0 | B.0,1 N |
C.2 N,1 N | D.1 N,1 N |
如图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图2-3-13
A.重力、绳的拉力 |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
C.重力、斜面的弹力 |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
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 |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 N/m |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
如图所示,下列各图中的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2-3-14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
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 |
C.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
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
一辆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拖拉机不受弹力 |
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也发生了形变 |
C.拖拉机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发生了形变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如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力为G,平衡时球在A位置,今用力F将小球向下拉长x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
图2-3-15
A.kx |
B.kx+G |
C.G-kx[ |
D.以上都不对 |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3 N,GB=4 N.A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面上,A、B间轻弹簧中的弹力F1=2 N,则细线中的张力F2及B对地面的压力F3的可能值分别是( )[来
图2-3-16
A.5 N和6 N | B.5 N和2 N |
C.1 N和6 N | D.1 N和2 N |
下列有关物体受外力及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形变完全消失 |
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 |
C.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力作用在软物体上,物体才发生形变 |
D.一切物体受外力作用都要发生形变,外力撤去,形变不一定完全消失 |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0”,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100 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0.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5,应挂的重物是( )
图2-3-17
A.30 N
B.40 N
C.50 N
D.由于劲度系数k不知道无法计算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甲中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乙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丙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丁中的弹簧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用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图2-3-18
A.l2>l1 | B.l4>l3 |
C.l1>l3 | D.l2=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