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1-2012学年江西省四校高二零班联考生物(理)试卷
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
A.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 |
B.20种氨基酸、4种脱氧核糖 |
C.20种氨基酸、5种含氮碱基 |
D.多种氨基酸、4 种核糖核苷酸 |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 B.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
C.催乳素和呼吸酶 |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
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下列激素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的
A.抗利尿激素 | B.肾上腺素 | C.孕激素 | D.醛固酮 |
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42-有关 |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 |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
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两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相互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A.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
B.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 B.都能识别和呈递抗原 |
C.都参与对病毒的免疫 | D.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 |
每次注射青霉素,病人是否都要做“皮试”?其目的是
A.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即可 |
B.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即可 |
C.必要,决定青霉素的药剂量 |
D.必要,确定是否有相应抗体 |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缺乏淡水而出现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
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正、负反馈调节。总体来说,由正反馈调节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体温的维持 | B.血糖浓度的稳定 |
C.水盐平衡的调节 | D.凝血过程 |
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请据下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注: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图中①是胰岛B细胞,②是胰岛A细胞,③是肾上腺 |
B.③所分泌的物质⑥和②所分泌的物质⑤在功能上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 |
C.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
D.②所分泌的物质⑤若增加,则将抑制①分泌物质④ |
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
B.a激素只达到甲状腺,c激素达可到达全身细胞,但c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 |
C.d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的一种 |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
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
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 |
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由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共同作用于抗原 |
C.过敏反应是因为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造成的 |
D.细菌外毒素进入人体,需要有特异性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 |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首次侵入机体后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 B.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
C.记忆B细胞迅速变化 | D.最终被效应T细胞清除 |
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高。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数量完全不同 |
B.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
C.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
D.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存在差异的概率较小 |
正常血清蛋白用电泳的方法,可以看到四个主要部分:血清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如下图)。抗体主要属于
A.血清白蛋白 | B.α球蛋白 | C.β球蛋白 | D.γ球蛋白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 B.b和a |
C.b和c | D.c和b |
丝瓜为异花传粉植物,将刚开始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4 h,然后种植。比较植株上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该实验浓度的赤霉素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
B.该实验浓度的乙烯利、整形素明显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
C.实验表明清水具有促进雄花形成、抑制雌花形成的作用 |
D.该实验浓度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2)当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此相关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_____________。
(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 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 等。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_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 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 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2分)。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能进入所有的关节中,只能靠定期注射维持。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⑴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种现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______ 功能。
⑵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 病。
⑶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 。
⑷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 。
⑸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有科学家称,对腺相关病毒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表明,腺相关病毒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很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直接导致该病人死亡。那么,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该是通过 而引起病人死亡的。
⑹该事件的发生也引发医疗伦理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如何做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 。
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向健康正常的实验小鼠注射毒性弱霍乱菌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小鼠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_____。
(2)实验一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下图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写出与图B中5的产生有关的所有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向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没有发病,但会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反应,其中主要的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要使实验二更具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你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
(2)另一同学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用字母a. b. c. d 及 >. <. = 符号回答)
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一侧生长素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