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地理试卷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1-3题。
关于三大自然区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纬度高,故热量条件最差 |
B.乙区因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
C.丙区北部因降水少,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
D.乙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
三大自然区
A.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
B.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 |
C.都兼跨四类干湿地区 |
D.都兼有种植业和畜牧业 |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D.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
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4-6题。
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
B.年降水量大 |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
D.灌溉条件良好 |
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A.在杭州湾附近建设核电站 |
B.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西部的天然气资源 |
C.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充分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 |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 B.开放性 | C.阶段性 | D.综合性 |
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 B.钢铁厂 | C.玻璃厂 | D.化工厂 |
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减弱噪声 | B.减少酸雨 | C.保持水土 | D.绿化环境 |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0-11题。
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不相关 |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
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
D.东北地区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对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进行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完成12-13题。
降 雨 量 (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量(L) |
泥 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 沙 量 (kg) |
径流 量(L) |
泥 沙 量(kg) |
径流量(L) |
泥 沙 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4-15题。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资源贫乏 |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8题。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
C.世界性钢铁过剩 |
D.环境污染严重 |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
C.园艺业比重增大 |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
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
D.新建或迁人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
读“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9-21题。
关于图示地貌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沟谷发育,沟壑纵横 | B.沙漠广布,风蚀强烈 |
C.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 D.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
图示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
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
C.改良土壤 |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
关于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发展种植业 |
B.乙处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 |
C.丙处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
D.丁处打坝建库 |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2-25题。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下列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 B.消费市场 | C.廉价劳动力 |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该图为“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完成26-27题。
我国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区域是
A.京津地区 | B.东部沿海地区 | C.中部地区 | D.西北地区 |
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A.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B.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 |
C.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高 |
D.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 |
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8-30题。
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坑口电站 |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
C.加强水运 |
D.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
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煤炭的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 |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
C.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
D.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和右图中分别有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电东送”北线的能源输出地,上游提供的能源以________为主;中游地区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下游地区分布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
调查显示图中长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荒漠化情况较为严重。请简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左下图为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右下图为江苏省冬季和夏季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资料二:下图为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示意图。
比较江苏省冬夏季节南北气温差异,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试比较两地干旱时间。
乙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该地农业用地面积减少,请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二描述江苏省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
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与苏南相比,苏北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