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湖北黄冈市九年级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⑶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
概的诗句是“            ”。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字。(写出连续的两句)              
(5)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6)随着“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少同学对国粹京剧很感兴趣,想学唱,但又羞于开口,这时你可用俗语“          ”鼓励他。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lào)铁(yùn)车粗(guǎng) 莘(shēn)学子
B.(chèn)心(suì)愿船(xuán)茅(sè)顿开
C.(yìng)届(jué)色笑(yǎn)不落(kē)臼
D.(mó)板(qiè)意 广(mào)风(mí)一时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宁波地区五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①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你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2分)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1:                                                                              
问题2: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10~13题。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
、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我们为什么活着》,回答14——18题 (10分
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来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里,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来尔。卡来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来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每句1分)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
                                                                     
                                                                     
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19——23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文,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并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表达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⑴ 题目:         ,从微笑开始
要求:①选择合适的内容,完成题目填写;②抒写个人真实的经历或感悟;③不少于600字。
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来源:2011届湖北黄冈市语数英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