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山东卷)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 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 "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 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

来源:2008年高考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

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

2.

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答: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答:

3.

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3.

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4.

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1~3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大夫 十日   期:约定 B. 天疾风       会:适逢
C. 而击之也        过:经过 D. 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2.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 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莫拉克这样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C. 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九个月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两岸文化交流的各项协议文本,在长沙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眷顾     候(cì)     生生(què)  不 冒昧(chuǎi)
B. 糅合     色(yùn)   闹 扭(biè)  闭目 听(sè)
C. 遴选     误(chuān) 风景(shā)  飞扬跋 (hù)
D. 做梗     舌(zé)     方药(chǔ)  唧唧喳 (ch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 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 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 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 前赴后继
D. 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 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

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李清照《声声慢》)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王勃《腾王阁序》)

4.

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杜甫《偶题》)

来源:2009高考广东卷语文名句默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