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这个春天里,我倚窗独坐,静静品读鲁迅的《雪》,摒弃尘世中的喧xiāo,让一棵浮燥的心片刻间沉静下来江苏,在淡淡的春的花语中,将思绪放飞在凛liè的天宇下,那弥漫太空的方雪浸润了我灵魂的最深处。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三段文字划线句有语病,请找出两句并加以修改。(4分。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文名句默写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萧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一定让你难忘吧,九年级某班决定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参加。
【感悟语文】有人说:“语文是清凉的泉水,让人解渴。”有人说:“语文是美妙的画卷,让人大饱眼福。”我要说:“             ,                   。”
【推荐名著】请仿照示例,为你最喜欢的名著《朝花夕拾》写一句导读语吧。
示例一《骆驼祥子》导读语: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示例二《格列佛游记》导读语: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
《朝花夕拾》 导读语: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A.舜于畎亩之中( ) B.死于乐( )
C.人恒,( ) D.于虑,而后作(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这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课文词语回答)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谈一点你的看法。 (5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丁立梅《满架秋风扁豆花》,完成小题。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A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B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
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选自《中学语文》2011年第10期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扁豆花有哪些特点。
作者为什么觉得扁豆的主人与扁豆花是浑然一体的?
文章对扁豆花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请从划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文章为什么要提及郑板桥拟写的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清朝圣旨》,完成小题。
  依照受封官员级别的不同,皇帝所颁发的圣旨在形制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清制规定,颁给亲王、世子、亲王福晋、公主的为金册,颁给郡王、郡王福晋的为镀金银册,贝子及贝勒、贝子夫人、外藩蒙古亲王、郡王贝勒的为龙边纸册。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地纹图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给五品以下的官员,则颜色是纯白色的。这些圣旨所采用的布料,是“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而织就的提花锦缎。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多彩圣旨,含有金黄、大红、咖啡、赭石、橘黄等色,锦缎地纹有仙鹤、狮子、卷云等图案,绚丽多姿,雍容华贵。
诏书内容的多寡决定了圣旨长度不等,但其宽度却是统一的,均为33厘米。该馆收藏的圣旨,最长的为500厘米,最短的约有200厘米。圣旨两端织成两条提花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4个篆字端庄古朴。馆内收藏的圣旨内容均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合于中幅书写日期,年月各按奉旨、奉诏日期书写,并钤盖“制诰之宝”。
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书写圣旨的任务,则是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评点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庶吉士”来承担的。由于圣旨从拟稿到缮写均由皇帝身边的顶尖文化高手来完成,因而这些圣旨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行文的精当洗练,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其汉文书法为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委实令人惊叹。
欣赏这些圣旨,就如同阅读一部历史。清朝初期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烂,现在依然光彩夺目。到了清末,昔日华丽的锦缎已被粗糙得类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大清帝国之衰落,可见一斑。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时代,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制诰之宝”则换成了“司法部印”。馆内展出的一份“指叙令”,上书“书记官刘化龙给十五级俸。康德四年六月一日”,表面上看并无特别。但当导游小姐打开“指叙令”背后的电灯,我们才惊奇地发现,这份“指叙令”居然暗藏着“满洲帝国”四个篆字的水印防伪标记。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圣旨撰写的流程图。
  皇帝 [下令]                      [拟稿]        内阁大学士 [            ]
                     [                 ]
文中划线句的“馆内收藏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3段中说圣旨:“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每方面不超过6个字)?
王清的祖上曾做过清朝的“芝麻官”——县令,他的家里收藏了一份圣旨,据说是皇帝为了表彰其祖上治理有方而颁发的。圣旨为黄色锦缎,书法、文字都很好,“制诰之宝”的印记清晰可辨。请你判断它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暗香》,完成小题。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但终究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在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在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第③段中划线的“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指什么?请概括回答。
第⑤段划线句中“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从中读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本文对你如何做人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曾触动过我。
生活中,多少古代圣贤、多少时代精英、多少平民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深邃思想、高尚人格也曾给我带来莫大的震撼与鼓舞。
请以“是你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九年级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