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 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A.③④①②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下列雅典的机构中,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Harold Z.Schiffrin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人的历史成就主要是

A.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向西方学习 B.推翻封建王朝,开创中国民主进程
C.实现中国统一,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提出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此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有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上海南京路上的石库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1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甲午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群同学对口述史学比较感兴趣,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适合口述史学研究的是

A.中共一大会议实情 B.“一五计划”
C.农村土地改革 D.工商业公私合营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语)……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德国 B.中华民国 C.美国 D.法国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实践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正确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化
C.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D.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获得“面包”与“和平”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20世纪30年代初 B.20世纪4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于放逐表决的陶片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古代雅典的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由此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
(4)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5)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二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中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据《中共党史》选编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和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根据课本知识,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的参考因素。在中国共产党90周岁诞辰来临之际,某中学准备在党的诞生地举办一次纪念活动。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2分)
材料二 阅读建国后我国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张路的四幅春联: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③会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改革荡神州。
(2)依据材料二选其中③④两幅对联(注意对联编号),分析指出对联反映的事件及其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我国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果,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较大进步。
(3)依据材料三,模仿材料二的形式为新时期农民渡过2011年新春佳节写一幅春联。
材料四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4)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2分)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西高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