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图1为某时刻昼半球图,图中圆M与圆N平行。据此回答问题。
圆M可能表示
A.纬线圈 | B.经线圈 |
C.晨昏线 | D.等太阳高度线 |
经过圆N圆心的甲、乙两点
A.经度一定相等 |
B.纬度一定相等 |
C.地方时一定相等 |
D.地球自转线速度一定相等 |
读图2完成问题。
日本东京及其附近平原地区
A.属于半湿润地区 | B.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很低 | D.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
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 B.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 |
C.受冬季风影响 | D.受沿岸暖流影响 |
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图3所示。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 |
B.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 |
C.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 |
D.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 |
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
A.扩大灌溉范围 | B.降低河流落差 | C.缩短航运里程 | D.避免洪涝灾害 |
图4是某大陆沿某纬线植被类型示意图,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完成问题。
①地的洋流是
A.寒流,自南向北流 |
B.寒流,自北向南流 |
C.暖流,自南向北流 |
D.暖流,自北向南流 |
关于图示植被类型相关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
B.植被类型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 |
C.温带荒漠的形成与这里地处山地的背风坡有关 |
D.山地植被中可以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5中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问题。
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太阳从东南方向冉冉升起 |
B.山下带来的密封氧气袋鼓了起来 |
C.GPS手持机显示的纬度是42°N |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
考察结束后,部分夏令营队员在QQ群中交流(图6),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
A.浅唱 smile | B.荷芠映冰 | C.会吹泡泡的泡 | D.花蝴蝶 |
读图7(2009年我国东南沿海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面关于有效风能及风电场分布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台湾有效风能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
B.风电场大多分布在有效风能丰富区 |
C.海南岛有效风能远高于台湾 |
D.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少于内陆地区 |
该区域大力发展风能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C.缓解本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
D.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
图为“我国某地区1980年和2010年工业结构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与1980年相比,该地区2010年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少 | B.新兴工业迅猛发展 |
C.已无环境污染 | D.失业人口明显增加 |
目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此,2010年以来该地区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①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
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④大力开发水电,并禁止煤炭开采;
⑤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绿地面积。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图9为某发达国家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主要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
A.住宅区 | B.商业区 |
C.工业区 | D.行政及绿化区 |
功能区①面积的增加说明该市的
A.交通通达度增强 |
B.总人口减少 |
C.绿地面积增加 |
D.地价下降 |
图10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 | B.造成土壤盐碱化 |
C.破坏地表植被 | D.引起草场退化 |
为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煤炭产量 |
B.将涉煤企业外迀 |
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
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
图11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 |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 |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 |
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
表1为“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劳动力要素流动状况表”,读表完成问题。
表1(单位:万人)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 |
苏 南 |
887.8 |
721.5 |
681.1 |
630.3 |
533.8 |
苏 中 |
-90.3 |
-95.9 |
-98.9 |
-104.2 |
-97.7 |
|
苏 北 |
-394.8 |
-320.4 |
-294.3 |
-255.7 |
-204.2 |
关于江苏省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总数逐年增多 |
B.苏北人口主要流向苏中 |
C.就业、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
D.苏中、苏北流动人口全部流入苏南 |
江苏省人口流动
A.大大缓解了苏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
B.为苏南地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
C.影响了苏南地区的社会秩序 |
D.加强全省三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 |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差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图12)。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 |
B.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的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 |
C.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 |
D.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 |
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
A.改良农产品品种 |
B.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
C.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
D.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 |
图13为“2007年部分国家石油产、消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石油出口量占本国石油产量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 | B.俄罗斯 | C.墨西哥 | D.伊朗 |
美国石油进口量比中国大得多,其原因主要包括
A.社会经济发达 |
B.国内能源资源贫乏 |
C.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D.能源利用率低 |
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14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 压(填“高”或“低”),图15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 (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全国已知的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000多种中,云南省分别占全国的88.4%、68.7%和62.9%。目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
材料2:长三角与成渝经济区有数据比较(表2)
材料3:某区域图(图16)
(1)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为 。
主要地质灾害有 和泥石流等,其中泥石流灾害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2)试分析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2分析,成渝经济区经济与长三角相比有何特点。
(4)简述图中虚线所示地区的开发优势。
读图17,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字母对应填入下列空格处: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粮食产量下降 牧草产量下降 。
(2)该地区可能属于 (干湿区),
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自然原因是 。
(3)简述图示地区缓解目前荒漠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我国“大洋一号” 科学考察船自2010年12月8日于广州起航,2011年12月11日圆满完成第22次环球科考任务凯旋青岛。作为一次高度综合性的大洋科学调查,“大洋一号”发现16个海底热液区,获历史性突破。据此及图18回答问题。
(1) 海底热液矿床主要位于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带。“大洋一号”发现海底热液区的海域最可能是
A.② | B.③ | C.④ | D.⑥ |
(2) ①②⑤三海域比较,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
(3) 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该海域污染的主要类型是 ,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
⑷ 简述我国进行大洋考察的重要意义。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属于 (双项选择)
A.环境污染 | B.生态破坏 | C.原生环境问题 | D.次生环境问题 |
(2)劣V类水质的河流主要出现在安徽、 两省。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两省应坚持 原则,以体现开发利用与养护更新并重的指导思想。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三同时”,即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做到治理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同时投产。(2分)
(3)近年来B市缺水现象渐趋严重,尤其是夏季,这主要是 型缺水,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措施有 。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