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转基因主粮不可贸然商业化
近一段时间来,转基因水稻能否商品化的争议愈加激烈。转基因主粮进入市场,于法无据,国家目前并没有放开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据称农业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一些超市也已将转基因大米下架。显然,由于转基因主粮本身充满了争议,这件事情不会因为转基因大米的下架而立刻平息。
根据目前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从研究角度看,转基因的技术推进已有不短的时间。
对于人类而言,转基因技术或是天使,或是魔鬼,既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福音,也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关键问题在于,科学界至今不能确认,转基因食品究竟有无可能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特别是主粮的商业化问题显得有些敏感。
在我们看来,转基因食品在当下中国所引发的争议,看起来相当复杂,但归结起来,不外是科学逻辑与商业逻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从科学角度看,这件事情很麻烦,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短期内得不到明确认证。
主张转基因大米安全性没有问题,主张转基因大米应通过适当的商业化,以造福于普罗大众——持这些意见者,多为转基因技术的一些研究者,以及转基因食品产业界中人。在政府层面,农业部门也认为,转基因技术在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多个方面优点明显。
这也就说明,如果转基因大米不存在安全问题,那么,相关研究者与产业界人士倒真是在做为社会造福的事情。尽管在为社会服务的背后,也明显有商业逻辑在起作用。不过,商业逻辑本身无是非可言,也不必将其刻意涂抹上价值判断层面的色彩。
要看到的是,当科学逻辑与商业逻辑无法完全融合,甚至会发生冲突的时候,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拿出主见来。遵循必要的政策逻辑,坚持决策程序过程的正义性,这是农业主管部门所做的决策能够使社会大众信服,又不至于给未来留下隐患的关键。
鉴于转基因食品,特别是主粮的安全性研究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主管部门断不可急于宣布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诚然,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费中的比重大不相同,其可能的危害性自然也不会一致。但就原则而言,在没有明确的科学结论之前,任何对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之外其他方面的重大意义的欢呼,都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由此可以看出,在转基因主粮的商业性销售不可贸然前行之时,在中国土地上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同样必须谨慎。以实验性种植替代商业化种植,仍然是当下的理性选择。说到底,这件事情,根本上是个科学问题,而不是民主问题。有学者提出,转基因主粮是否推广,应该听取民众意见,而不是由少数学者来决定。这样的意见也值得商榷。假设转基因主粮存在安全隐患,即便99%的民众赞成大规模应用,又怎能唯多数人意见是从呢?所谓程序正义,是在尊重科学前提下的程序正义。
(节选自2010年03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有删节)
下列有关“转基因技术”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生物的基因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B.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
C.转基因技术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它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伤害,科学界对此也认同。
D.转基因技术之所以引发激烈的讨论,就在于它是一门新型的生物技术,人们对它还不够了解。

下列有关“转基因主粮不可贸然商业化”的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食品,特别是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研究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
B.转基因技术在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多个方面优点明显。
C.农业主管部门所做的决策既要使社会大众信服,又不至于给未来留下隐患。
D.商业逻辑与科学逻辑有时无法完全融合,甚至会发生冲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转基因主粮是否推广,从根本上讲是个科学问题,既不应该由民众决定,也不应该由少数学者来决定。
B.如果转基因大米安全性不存在问题,那么,相关研究者与产业界人士倒真是可以造福于大众,尽管他们也有商业的动机。
C.相关研究者与产业界人士主张转基因大米安全性没有问题,应该适当商业化,主要是商业逻辑影响了价值判断。
D.商业逻辑本身无是非可言,就不必刻意为它涂抹上价值判断层面的色彩,我们应该遵循政策逻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清传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善药居:储存
B.冀速已冀:希望
C.相属于户属:嘱咐
D.执其道不废执:坚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市人以其异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不害清之为富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一不得直,则怫然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炎而附,寒而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赞誉。
B.宋清的经营决不急功近利,而是注重自己的声誉和形象。他与人为善,不图回报,四十年如一日。
C.宋清始终坚持“居善药”,在经营中坚持药品质量第一。不管是现钱交易,还是用欠条求药,都给与好药。
D.在本文中,柳宗元选取了几件小事,重点叙述宋清经营的过程,给我们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译文:                                                       。
(2)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译文:                                                       。
(3)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译文: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8.简要分“时时自有春风扫”中“扫”字使用的妙处。
答:                                                               
9.这是王安石晚年退隐之后的一首山水词,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②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⑥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⑦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⑧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秋月明
杜成明
在中国人的心里,月是中秋的背景,也是中国最动人最纯真的面容。因为中秋,月才更加晶莹和圣洁;因为有月,中秋才更加温馨和丰润;盈盈的月光,不仅让古代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更让他们“居高声自远,月下独轻吟。”一章章精美无比的诗句,千秋传诵。月的中秋,在古老的描述里,被人们提炼得那么精彩,那么精致,那么精妙绝伦。
节气,代表着季节的一种顺序。而中秋,不仅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激情,也点燃了我们最宽广的梦想。风俗中长大的月亮,在诗意的夜晚,依然透出几分固有的清纯和庄重。中秋起源于古人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天报拜土地神的遗俗。①这些像经文一样饱含着诗意的故事,在岁月的轮回里把人世最美的眷恋交给延伸的遥远,在广袤的天际间撒下反复的浅吟,渐生低眉地怀想。
中秋,是思念的日子。因为中秋,月亮才有了永世的歌谣。《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中秋之夜祭月拜月的情景。鲜活细腻的触角从宫廷,达官显贵,逐步沿袭于民间,经久不衰。中秋祭月早于周朝。民间拜月始于魏晋。到了唐代,中秋赏月日渐盛行。到宋代,正式定为中秋节。②沿着千年的屐痕,我们分明能找到中秋恒久的背景:那一轮皎洁的月亮,像一只远古纯净的琥珀,散发着纯朴古典的韵味,在执手相亲的人间,享受着安谧祥和的栖歇。
正是这样,那一扇扇开启的窗子,那一双双用手慢慢拂过的供品,无语而又忠实地衬托出一帘青幽地祈福。有着月亮一样质地的中秋月饼,更让人们在心灵低回的呢喃里,见证着过往的岁月和一个个时令上的仲秋。月光朗照的小院,那些和月亮一同升起的香火,似乎隐含着某种恬美的旧梦和我们来不及诉说的期许。八月风轻,我们抬眼望去,头顶是幽蓝的天幕,上面横着几盏稀疏的星斗。我们站在中秋的月下,正是这一轮月亮,曾经照亮过无数的古人,也同样照亮现在的我们。那清澈的眸波,沉浸在岁月的微茫里,一次又一次洗过记忆的碎片,越过我们的村庄,穿过我们的家园。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明月升起,紫气东来。有意味的中秋之月,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开始。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我们还能依稀看见那一扇扇开启的窗子,那一颗颗虔诚的心灵,那一抹抹孩子一样开心的微笑。几多的痴怨怀想,几多的春悲秋恨,只是一滴月的残露,圆也罢,缺也罢,都是人世清澈的心灵和忧郁的花朵;都是人们对丰满自足的向往;都是人们渴望亲情,渴望团圆,渴望康乐的寄托。
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写在纸上的月亮,以温柔绮丽的姿态引导着我们的心灵,向深邃的夜空,向无限遥远的终极伸展着我们不能停止的渴望。挂在天上的月亮,以苍穹的湛蓝擦拭我们飞翔的翅膀,以无穷的奥秘辉映我们的梦想。在天上,在心上,我们渴望奔月,渴望人类与宇宙对称的深远和辽阔。月亮是我们的梦,梦就这样召唤着我们,召唤着我们穿越时空,踏月追风。
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具备了无限的属性。自然之子天真而崇高的想象力是对我们神五、神六的理想设计。当我们通过超越自身而实现人类对月的最好抵达。华夏人几千年的美好向往,终于与多少代人的热烈渴望有了一个完美的对称。身融月中,我们纳百川之琼桨,含高天之雨露,亦俗亦雅,亦奔亦放,亦幻亦真。今夜,水边的洞箫如花开放;今夜,就让我们返回月亮的身旁。这种宇宙里显现的最美好的背景,这种人类揽月的壮举,注定是中国最壮阔,最坚实的中秋背景。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
指出文中划线句子①中的“这些”一词指代的内容,解释文中划线句子②中“屐痕”一词的含义。
请结合全文,概括“(中秋)点燃了我们最宽广的梦想”中的“梦想”的具体内容〉
文章结尾引入了“神五、神六”,又说:“这种人类揽月的壮举,注定是中国最壮阔,最坚实的中秋背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不你自己的知识积累,探究“在中国人心里,月是中秋的背景”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几百年前,书生气十足的山西商人乔致庸除了有超前而洪大的商业理想,还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报负。
B.上海六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莫衷一是。
C.海地大地震发生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观注,社会慈善组织积极募捐,文体明星也慷慨解囊。
D.一些地区因经济欠发达而选择了高污染企业,有关人士大声急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偏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全国政协的各项提案中,关于房地产的提案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保障性住房、物业税征收均成为重点。
B.对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发生了耸人听闻的地铁爆炸案,这一事件造成了3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打开“二十四史”,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耀着艺术的光芒。
B.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我国运动员丁俊晖凭借高超的技术和心理素质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
C.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由于加强了生态环境监控,当涂县生产的无公害蔬菜,除供应本市市场外,还销往芜湖、南京等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红段子”就要来了!在有关部委和几大移动运营商的联合高调推动下,中国手机短信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
一场名为“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产业走向”的座谈会,在农历新年临近之际,拉开序幕。其受重视程度,从参会人员可见一斑: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中国移动副总裁李跃、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孙康敏等。
在会上,除了发布《“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之外,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提出建议:与会单位共同组建宏观网络文明(“红段子”)产业发展中心。未来重点培养和发展“百万种子选(写)手”和“千万群众选(写)手”,实现“亿万群众转发参与”。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撰文称:具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就是“红段子”。
一句话新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从“孔子、杜甫、祥林嫂、别里科夫”中任选两个对象,仿写句子。
例句:在读者的心中,阿Q既是一个文学形象,又是一个旧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也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精神胜利法的体现。
仿写:(1)                                                               
(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仔细阅读“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抽样调查表,完成后面题目。
“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抽样调查表(高302班)

偶   像    类
 
科学家
娱乐明星
企业家
父母
总计

11
6
10
2
29

5
19
4
2
30
总数
16
25
14
4
59

   (1)由上表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2)上面的结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