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他所指“周之失,失之于制”的“制”指的是
A.中央集权制 | B.禅让制 | C.分封制 | D.文化专制 |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创造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
B.文字的统一,不利于各民族特色文化的延续 |
C.秦统一后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D.统一文字后,秦朝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楷书 |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 | B.穿汉服 | C.改汉姓 | D.以法治国 |
如果你在2012年的中考中取得全汕头市最高分,有人会为你冠以“汕头市中考状元”的称号,“状元”这一称呼来源于
A.推荐制 | B.科举制 | C.分封制 | D.世袭制 |
2011年7月18日,新疆地区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对此,有评论认为,7.18恐怖事件”动摇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基础,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关系的统一主流。下列关于清朝时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达赖五世 | B.册封五世班禅 | C.设置驻藏大臣 | D.设置伊犁将军 |
如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走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右图所示,割走B区的条约是
A.中俄《北京条约》 | B.中俄《改订条约》 |
C.中俄《瑷珲条约》 |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世纪,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A.1871;伊犁记 | B.1894;甲午记 | C.1898;变法记 | D.1900;庚子记 |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写照,下列内容属于该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洋务派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①创办近代工业 ②筹建海军 ③兴办新式学堂 ④变革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20年,胡适出版了《尝试集》,在自序中写到:“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道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这句话提到的“新文学、白话文、新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A.戊戌变法 | B.五四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 B.商人 | C.工人阶级 | D.资产阶级 |
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 D.领导新文化运动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废止科举制度 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开设京师同文馆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④③①② | D.④①③② |
2011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届六中会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凤阳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过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C.军事最强大 |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
如图,对应下列图片,列出三大宗教的创始人
A.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 | B.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 |
C.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 | D.穆罕默德、释迦牟尼、耶稣 |
《全球通史》中写道:“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C.新航路开辟造成了东方的贫穷和落后 | D.新航路开辟促使文艺复兴的开展 |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途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黑色‘货物’将会被贩卖到
A.欧洲 | B.非洲 | C.美洲 | D.亚洲 |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个评价是针对
A.日本明治维新 | B.俄国1861年改革 | C.十月革命 | D.赫鲁晓夫改革 |
论及明治维新,有学者指出,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明治维新中日本向欧美等国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天皇制 ②发展近代工业 ③提倡“文明开化” ④实行义务教育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回复信用 | B.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 D.对工业的调整 |
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
B.大力发展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
C.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
如图所反映的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 D.经济全球化趋势 |
最晚至 ,潮汕先民开始石器时代缓慢地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A.战国时期 | B.商代 | C.汉朝 | D.秦朝 |
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努力促进农业发展。但在近代,汕头农村经济破败,农业生产落后。下列有关于近代汕头农业落后描述错误的是
A.农村耕地占有极不合理 | B.农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 |
C.汕头地区不适应农业的发展 | D.农田水利建设落后,年久失修 |
2012年2月,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系列节目《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来到汕头,拍摄汕头的风情人物和特色美食。如果让你带摄制组参观“岭南第一侨宅”,你将带他们参观
A.李嘉诚故居 | B.河东书院 | C.陈慈黉故居 | D.总兵府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三: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怎么样的新的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三十多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领导核心是谁?该次会议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要进行实验。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
1950 |
1955 |
1965 |
1975 |
1982 |
1985 |
1994 |
1999 |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率(%) |
8.7 |
5.6 |
6.3 |
–0.8 |
–1.9 |
3.3 |
3.9 |
4 |
材料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家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最终美国找到什么办法来解决“大萧条”的现状?该办法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人把该时期美国的经济称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