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14中高一4月月考理科地理试卷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和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西部经济发展
②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
④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将天然气输入上海,对其影响是
A.扩大了上海能源来源,不再以煤炭作为燃料 |
B.使上海有充足的气源,建成我国最大天然气出口港 |
C.增加了城市对外的交通运输压力 |
D.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南水北调是与西气东输并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长江夏秋季节水量丰富。据此回答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中,水在供需方面存在季节差异。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
A.加大调水量 | B.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 C.大力开展人工降雨 | D.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 ②不会引起调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变
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 ④有利于调入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域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是:
A.技术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 | D.能源密集型 |
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金和技术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交通、服务优势 | D.能源优势 |
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的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
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
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方便、资源条件优越 |
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 B.城市分布 | C.资源状况 | D.人口分布 |
为了加强三大经济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劳动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技术密集型 | D.严重污染型 |
对于不发达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带来的不良后果是:
A.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 B.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安置 |
C.促进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 D.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 B.平衡—不平衡—平衡 |
C.平衡—不平衡 | D.不平衡—平衡 |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问题。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 B.大气污染 | C.森林破坏 | D.温室效应 |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同一性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口盐度升高 | B.长江下游径流量增加 |
C.沿线地区水旱灾害加剧 | D.沿线地区农业减产 |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⑤⑥ | D.①⑥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C.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D.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与其他矿物能源比较,天然气具有的优点是
A.可年复一年的使用 | B.开采成本低、价格便宜 |
C.分布广泛、开采方便 | D.清洁、燃烧效率高 |
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 B.内部交易成本 | C.市场 |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
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
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环保门槛 |
珠三角某市 |
5 000万元 |
30万元左右 |
1500元左右 |
禁引污染企业 |
粤北某市 |
<5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左右 |
免征排污费 |
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 B.生产规模大 | C.技术含量高 | D.环境污染较轻 |
“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回答问题。
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发展条件 D.生活特点
该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 B.②为技术 | C.③为劳动力 | D.④为市场 |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交通 |
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牌不利地位
③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④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⑤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业大量迁往内地,据此回答问题。
关于这种产业迁移说法正确的: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
香港制造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② | D.②④ |
下列属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的是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三北防护林工程
③西电东送工程
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
⑤西气东输工程
⑥晋煤外运工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④⑤⑥ | D.①③⑤⑥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属于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的产业有
①技术密集型 ②劳动力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知识密集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 |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
A.塔里木盆地 | B.准噶尔盆地 | C.柴达木盆地 | D.鄂尔多斯高原 |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气东输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运输工程 |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
D.三项工程的线路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问题。
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原因是
A.环境效益的需要 | B.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
C.扩大占有中国市场 | D.追求更高的利润 |
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②引进国外与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③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
④安置劳动力,扩大就业机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 B.开放性 | C.差异性 | D.逻辑性 |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的主要原因是
A.东线工程难度较小,且原有一定的江水北调基础 |
B.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
C.东线工程可以根本改变华北地区缺水状况 |
D.保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 B.劳动力 | C.信息 | D.观念 |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 B.粮食 | C.工业制成品 | D.技术 |
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A.相对一致差异 |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
C.差异整体 | D.地带非地带 |
读下列我国四个区域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①④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性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水源,④热量 | B.①土壤,④水源 |
C.①热量,④土壤 | D.①热量,④水源 |
②地区淡水养殖业发达的有利自然因素是
A.地处水乡,河湖众多 | B.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
C.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 D.植被茂密,物种丰富 |
南方乡村房屋斜顶大窗可能为适应:
A.夏季高温多雨 | B.夏季凉爽干燥 |
C.冬季温暖少雨 | D.春秋凉爽干燥 |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题。
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①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④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④ |
不同的区域间存在
A.显著的差异性 | B.明显的连续性 | C.基本的相似性 | D.相同的特色 |
西气东输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 | B.改善水体质量 | C.促进减排降污 | D.保证能源安全 |
南水北调对于北方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效利用水资源发电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④缓解工农业缺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中目前以输送火电为主的通道是
A.北通道 | B.中通道 | C.南通道 | D.北通道和南通道 |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具备的优势是
A.资源和劳动力丰富 | B.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 |
C.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 D.科技力量雄厚 |
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的省区中,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广西 | B.陕西 | C.重庆 | D.贵州 |
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 B.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 D.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 B.政治因素 | C.经济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是因为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成本太高 |
C.粮食生产过剩 |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
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
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 |
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
D.我国的湿地仅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 |
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我国下列地区及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盐渍化 | B.云贵高原—沙漠化 |
C.江南丘陵—红漠化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
“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2008年11月在广州举行,其主题为“城市森林·生态文明”。据此回答问题。
提出这一主题除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下列属于城市森林带来的社会效益的是
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 | B.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 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
为实现“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列城市森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
C.要多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 | D.为了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 |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遏制 |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
与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地势 | D.人类活动 |
读我国南水北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比较,工程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 _;
调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 水质由优变劣依次是____________;现有条件由好到差依次是____________。
2.东线和中线主要解决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缺水的问题;西线主要解决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缺水的问题。
3.我国北方______ 季节缺水,长江______季节最适宜调水。
4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