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王安石《伤仲永》)
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                 ?                  。”
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相见欢》)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把李白《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也真够huá 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ìn gù思想的囚牢。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在此基础上,chí zhī yǐ héng地进行各种尝试。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评价人物的话。 (80字以内)
当之无愧 恪尽职守 自知之明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狡黠 气量 轩昂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0年,我国0-8周岁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量为4.78本。在家长“喜欢,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达6.40本;在家长“喜欢,但不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为4.38本;而在家长“不喜欢,基本上不看书”的家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是4.07本。数据还显示,在家长“喜欢,并经常看书”的家庭中,有九成以上(91.2%)的0-8周岁儿童喜欢看书,其中有近七成(69.8%)的0-8周岁儿童“喜欢,并经常看书”。
分析以上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不超过50个字)
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3分)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定矣 B.此/ 旦日,从外来
C.问姓氏 / 如土石何 D.日更定矣/ 进亦忧,退亦忧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笔精练,写景很有特色,“         ”从声音角度写出西湖雪夜的奇静;“         ”则从色彩角度描绘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还抓住雪光的特点,捕捉了此时湖中特有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点”、“       ”、“        ”的景色,创造出一幅意境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用原文词句回答)
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C.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开头为什么先从引起人们格外关注的两件事情谈起?
对文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与第④段的有关内容是互相照应的,意在议论:“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B.第②段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C.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D.第⑤段引用庞朴的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结的果子,叫做白果。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愉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选自《大阅读》,有删节)
文题为“拾叶者言”,请问作者从拾叶中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                                                               
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从上文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1)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2)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
下列关于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衬托手法,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
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别人”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
C.文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银杏树的高大伟岸抒发昂扬之情,借银杏树叶抒发飘逸雅致之趣。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尔双手抱着头,陷入了沉思。他的一生,从童年到现在,一幕幕在他眼前闪过。这二十四年他过得怎样?好,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忆着,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
……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请根据作品上下文内容,简要说说保尔此时为什么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结果又是怎样?
文中保尔是如何战胜自己,从而消除自杀念头的?在这件事中,你对保尔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能传达关爱、喜悦、温暖、鼓励、感恩……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我们都曾微笑过,我们都曾看到过……
请自拟一个包含“微笑”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来源:2012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