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湖北]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古诗文积累
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十则)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重新受到皇帝重用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重新受到皇帝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                     ,                       。
一切景语皆情语,秋天之景总是伴随着诗意,有着别样的情思。曹操在“                                 ”之时,临碣石观沧海抒壮志豪情(《观沧海》);陶渊明在秋意渐浓之时,品“                          ”的惬意闲适人生(《饮酒(其五)》);范仲淹在“                              ”之时,叹思家忧国将士心(《渔家傲.秋思》);李煜在“                               ”之际,感命运无常故国亡。(《相见欢》)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抄写在横线上(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字形、读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美(pì)抑扬顿cuò狼jí酷xiào(肖:相似)
B.悍(biāo)首低眉hàn笑(shěn)油光可 jiàn(鉴:照)
C.黑yǒu广无垠mào戏(xuè)不可状míng(名:说出)
D.赠 kuì相形见chù尺zhǐ落缤纷 yīng(英:叶)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B.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这些言辞的背后怎样才能教育之韵做得风起云涌?
C.再看笔画,基本上用篆书笔法,苍劲有力,也时有粗重笔画(如附页“采”“迷”“粮”),显出变化。
D.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C.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D.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声音也委婉动听,令人赏心悦目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朝向学生,在发掘知识的魅力中从事教育;朝向学生,在课程创造中从事教育;朝向学生,在知识、生命、生活的融合中从事教育;这是目前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当务之急。
B.经过短短1年的实践,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苏静老师的带领下,由基金会资助“儿童晨诵课程”开始结出了甘甜的果实。
C.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炎帝神农文化与构建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在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随州文化传承,重点探讨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D.久旱逢甘霖,今晚,西南和华东的大部分地区中到大雨,这使数月来持续发展的旱情必将得到有效的缓解。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卢沟桥修建于1189到1192年间。
B.“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中国的情形。”句中加点的“影”是名词。
C.“每人一盏灯笼。”它是一个主谓句,谓语是“灯笼”。“实在标致极了。”是一个非主谓句。
D.“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魅力在于呈现”这三个短语的结构相同。“洗得干净”“看清楚”“想好了”这三个短语的结构不同。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文实践活动
观察下面的“学习金字塔”回答以下问题

通过观察,采用“              ”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最差;采用
                            ”的学习方法,效果最理想。
“学习金字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九(五)班物理教师韩老师,年纪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上总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假如你是他班学生,要使他转变教学观念,结合以上“学习金字塔”的内容,你该如何说?
神农中学目前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烘托气氛,促进师生转变教学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想在教室里里挂一副标语(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请你帮忙拟一下。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李白的《行路难》,完成小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作者矛盾心里的连续的四个动词是:                 
为了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是:                、                 。
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其筋骨   劳:         (2)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3)虽长大  若:            (4)於是信视之  孰:        
用竖线“∣”给下列句子断句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管夷吾举士然后知生忧患
B.劳筋骨常数从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C.出则无敌国外患人多厌之
D.人多厌者众辱

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根据【甲】文的论述,结合【乙】文的叙述、描写,请你猜想一下,韩信将来能否担当大任?试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给以上短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文中写“此人大惑不解”“更加迷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
有益的微生物
提起微生物,人们就会联想到细菌,联想到诸如霍乱、瘟疫、肺结核、痢疾、肠炎等传染病,对它产生厌恶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帮助我们制造面包、酒类、药品等的酶菌。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微生物,既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假如我们用抗菌素把它们统统消灭,那会引起严重的___(A.问题 B.结果 C.后果)
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地球上有着成千上万种细菌,科学家们从中挑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细菌,使它们充当人类的“生物奴隶”。
选择“从而”或“进而”填入文中①②两处。从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二段空格内。
         ②           第二段选(  )
将文中画线句改成“既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 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本文主要告诉读者的是:                                                       (3分)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红叶,从高处安然飘落,并且不带一丝的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对于自然规律,人总是明知故违,不去顺从。譬如,古代帝王们,去炼长生不老丹,就是典型的一例。而植物们就不,尤其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们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不是动物学家不谙鸟类的生死规律,但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我说的是自然死亡、弃身明眼处,连麻雀都如是。我甚疑惑,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后事的呢?或者说生死更替的呢?
⑤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就是到了百年之后,也要讲阔气讲排场。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是可悲的心态。
⑥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那时那里还没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河水清澈,似一条玉带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激动地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⑦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是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他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⑧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们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门,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⑨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⑩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关于红叶,作者有哪些带有“禅”的意味的思考?
“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能否把“一袭袈裟”换成“火一般”?为什么?
文章写的是红叶,但多处却写到动物,如第④段写麻雀,第⑦段写水鹿,它们各有何作用?
“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这里的“有色眼镜”指什么?
“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展示
请以“转眼间                ”为题,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恰当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来源:2012届湖北省随州市四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