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南]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B.天目山山脉险峻多姿,龙飞凤舞,峰恋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是爱好山水的人士流连忘返的去处。
C.行业人士认为,空气能热泵在2012年将会延续以往几年的良好发展势头,持续高歌猛进,当然不排除在竞争中会淘汰一部分企业。
D,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学校有教无类,把各种各样的孩子都培养成才,才是学校的真本事、教育的真使命。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商务厅紧急下文,要求各地组织当地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和超市等经营企业人员,到蔬菜产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优先销售滞销的蔬菜。
B.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叙利亚政府施加压力,目的是为了要求叙利亚政府与伊朗断绝关系,从而改变中东的地缘政治。
C.我国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其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①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长在
②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
③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
④是一个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⑤如果说成功是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自己本身
⑥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

A.①⑤④⑥③② B.①⑥③②⑤④ C.②⑥③⑤④① D.⑤①⑥④③②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大学校徽(见下图)是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之一。认真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请概括校徽中小圆内的构图特点。
(2)请写出校徽所体现出的寓意。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假如你成不了苍天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在劲风中挺立柔韧的身躯;
假如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荚。在崭新的环境中,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地回过头来指着屋后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的观赏事物本身的形相。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的欣赏形相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奉先咏怀诗》。《悲愤诗》和《奉先咏怀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人往往看不到实际生活的美,因为没有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没有关注到事物本身的美。
B.把一条街看做某处的指路标,把一座房子看做私家住宅,都是把它们当作了实用的工具,而不是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它们。
C.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是由于现代的人没有陷入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而把它当作意象来观赏。
D.艺术家与海边农夫的区别在于,他们能认真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相,不仅欣赏屋后的一园菜,更能欣赏门前的海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昌黎“文以载道”的观点和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的主张,都是从道德和实用的角度来谈艺术。
B.极端的写实主义往往引导观者关注实际人生,艺术重在引导观者与实际人生保持距离,专心欣赏形相本身的美。
C.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正是这些似乎不近情理的地方使得它们趋向于艺术。
D.《悲愤诗》和《奉先咏怀诗》能成为伟大的艺术作品,主要在于作者身处逆境,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道德的观点谈文艺和写实主义的态度,实际上都是把艺术拉回到实际人生,两者都容易使人们忽视美感问题。
B.古希腊、中国、埃及、波斯等一些艺术过于形式化,因为不触及艺术上的实质,时有流弊,虽含有至理,也常遭人唾骂。
C.艺术永远没有人生和自然本身真实,因此真实性不是艺术的最高追求,而与真实保持适当距离,恰是艺术的目的所在。
D.虽然艺术都是主观的,但还必须具有客观化的成分,这种客观化指的是艺术家在写作时要由亲历者的角度退位到观赏者的角度。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补鞋匠苏小青
高 军
苏小青的补鞋摊上有一个微型录音机,她放的音量不大不小,来找她补鞋的人坐在摊子前的小马扎上正好能听得清楚:“日落黄昏风凄凄,我肚内无食身上少衣……”
听着王汉喜这凄楚的唱腔,来补鞋的人会疑惑地抬起头来看看她,只见苏小青脸色平静,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并没有丝毫潦倒相。她头上黑色中掺杂着少许变白的发丝,脸上干干净净,穿着也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常见的补鞋摊主那副尘灰傍土样。只有垫在腿上放鞋的那块帆布上,时常落上粘在鞋底的土屑,但每修好一只鞋,她会及时地轻轻抖落掉,然后才拿起另一只鞋子来补。
她以前是县吕剧团的台柱子,后来因不景气剧团解散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她就购置了一些简易设备,到街头补鞋了。二十年过去,她成了县城里手艺过硬的补鞋人。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世了,只是时常响起的吕剧声透出些微信息。
“……到后来才知你挪到外村住,赌志气搬得远远的。”张爱姐唱到这里,苏小青一双鞋子也修好了,苏小青拿起一块抹布仔细地擦拭,鞋面上一点尘土也没有时,才用手捏着递过来:“穿穿试试。”
鞋主赶紧接过来,程式化地一看,就蹬到脚上去了,然后从兜里掏出钱来递过去。
这时,苏小青并不抬手去接,而是从摊子上的一个提包侧面的兜里拿出一把银亮的镊子来,向前伸过来,用镊子口夹住钱币,放入盛钱的提包口里,再用镊子拨拉一下,把应回找的钱从包里用镊子取出来,夹到客人的手中。
有的顾客觉得她不必多此一举,就劝她,“俺的手不是也拿鞋了嘛。”
苏小青浅浅一笑,并不接这个话茬,但对下一位来补鞋的人她照样如此重复收钱找钱程序。
《王汉喜借年》放完,苏小青起身,“咔吧”一声又换上另一盒磁带,录音机“哧哧啦啦”一阵响。
“马大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借亲》正唱着,果真来了醉酒者。
“补——鞋。”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歪歪斜斜地走过来,在摊前的小马扎上一坐,满嘴酒气喷过来。苏小青一看,崭新的鞋子上裂开了一道大口子。小伙子坐在那里,把脚直直地伸着,并没有脱鞋。
苏小青拿起腿上铺的那块帆布轻轻抖动一下,仔细地在腿上铺展好,做好了为小伙子补鞋的准备。看小伙子的腿仍直直地伸在那里,苏小青的右手就随着录音机里的唱腔在膝盖上一下一下拍起来。
“脱鞋。”小伙子又往前伸伸脚,见没动静,慢慢抬起头来,看苏小青。苏小青神情淡定,笑中带威,威中含笑,慢慢伸出手来,等着小伙子把鞋子递过来。小伙子翻翻眼皮,瞪了一阵子,眼光暗淡下去,低下头,慢慢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递到苏小青的手上。   
苏小青先把鞋子认真擦拭一遍,然后用双手将撕裂的茬口仔细地对接着,看看对准了,拿出一盒胶水来,挤出一些,在茬口的两面抹均匀,放下晾着。然后把缝纫机整理一下,先顺溜一下上面,纫入缝纫机针头丝线,再看看底线,等到鞋子接口处的胶水已经干了,就赶紧对接起来,压紧,然后缝出一行细密匀称的针脚,等用剪子清理好多余的线头线尾后,苏小青露出了满意的神情,鞋面上除了多出一行针脚外,并没有丝毫接茬的痕迹。
“好了。”她又拿起抹布,把鞋子细心擦了一遍,给小伙子递过来。
“哪用费这么多的事儿啊,回去我就扔了。”小伙子看后说。
苏小青淡淡一笑:“补好每一双鞋是我的事儿,至于补后怎么处理,那是你的事儿,请便。”尽管表面上这么说,苏小青心里还是一颤,她知道小伙子说的不假,回到家,小伙子就不会再穿这双鞋了。   
小伙子可能还为刚开始的不礼貌有些后悔,在苏小青用镊子找他钱的时候,连连摆手,真诚地说:“不用找了,不用找了。”   
苏小青好似没听到一样,镊子直直地举在他的眼前,小伙子抬起眼皮与苏小青对视了半 天,眼光慢慢弯下去,伸出手接了过去。
苏小青笑笑:“骑车小心点,注意别磨了鞋子。”
小伙子郑重地点点头,起身离去了。
极富苍凉之感的《小姑贤》又在鞋摊上响起来:“千年的大道走成河……”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0年第3期,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一开头描写苏小青作为一个补鞋匠,却没有常见的补鞋摊主那种潦倒样,不仅脸上干干净净,穿着也干干净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设置悬念。
B.苏小青收钱和找钱时都是用镊子夹住钱币,这个细节表明,在内心深处苏小青仍旧把自己看做一名吕剧演员,她依然保留着作为演员的清高。
C.听到小伙子的话后,“苏小青心里还是一颤”,这个细节说明她也意识到自己的补鞋方式有时并不值得,对不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人表示了反感。
D.醉酒青年从态度傲慢到自己脱鞋递给苏小青,再到对方找钱时因对刚才行为后悔而表露出真诚,这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苏小青人格力量对他的感染。

E.本文描写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补鞋匠的故事,主人公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寻求自身生存的价值,表现了一个人的尊严和气节。
补鞋匠苏小青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在小说中,录音机里不断放出的唱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有人认为苏小青一生都沉迷在演员的角色中,还有人认为苏小青能心安理得地做一个补鞋匠,是一个超脱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傅雷
杨绛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悬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
(本文有删改)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傅雷两次偷偷打开门阻止孩子偷听大人讲话,呵斥赶跑他们,表明了他的严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父。不过这也表现了傅雷的孩子气。
B.梅馥一面抢先责骂儿子,一面挡住丈夫的盛怒,温言告诫。这些都表明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傅雷在本质上相同,只是策略不同。
C.杨绛对傅雷在北京翻译工作会议时大挑别人翻译谬误的做法提出委婉的建议,认为他的做法过于直接,应该先从自身去挑毛病。
D.在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后,傅雷熟读老舍的小说来使自己的译文生动活泼,可惜没有再多读几家书,以致未能解决译笔呆滞的毛病。

E.本文通过记述和傅雷共同度过的时日,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翻译家形象,也让我们反思那段惨痛的历史。
傅雷为什么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杨绛却认为他很随和;有人爱说傅雷狂傲,杨绛却说他虚心,这矛盾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在文革初期,傅雷不堪受辱,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认为傅雷应该忍受委屈活下来,这样会翻译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你对此是如何看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也。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齐永明初,选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还乡里。家贫,无以自资,乃结群盗,为之计画,劫掠三吴。仲孚聪明有智略,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故亦不发。太守徐嗣召补主簿,历扬州从事、太学博士、于湖令,有能名。太守吕文显当时幸臣,陵诋属县,仲孚独不为之屈。以父丧去职。
明帝即位,起为烈武将军、曲阿令。值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反,乘朝廷不备,反问始至,而前锋已届曲阿。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台军必至,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遂败散。仲孚以距守有功,迁山阴令,居职甚有声称,百姓为之谣曰:“二傅沈刘,不如一丘。”前世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相继宰山阴,并有政绩,言仲孚皆过之也。
齐末政乱,颇有赃贿,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高祖践阼,复为山阴令。仲孚长于拨烦,善适权变,吏民敬服,号称神明,治为天下第一。
超迁车骑长史、长沙内史,视事未期,征为尚书右丞,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恩任甚厚。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事毕,出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迁云麾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州府事,遭母忧,起摄职。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顷之卒,时年四十八。仲孚丧将还,豫章老幼号哭攀送,车轮不得前。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行皆果,故亦不发果:完成,成功
B.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顿:停留,屯驻
C.仲孚以距守有功距:抗拒,抵御
D.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仍:仍旧,仍然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丘仲孚“聪明有智略”的一组是
①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 
②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
③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 
④二傅沈刘,不如一丘
⑤长于拨烦,善适权变 
⑥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仲孚应举成绩优异,但未被选拔,回到乡里。家中贫穷,便结交了一群盗贼,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事情没有败露。
B.丘仲孚在担任太守主簿时,有能干的名声,并且不畏权贵,淮南太守吕文显常轻侮责骂属县官员,丘仲孚却不屈服。
C.丘仲孚被提拔为山阴令后,有政绩有声誉,老百姓编歌谣称赞他的政绩超过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等以前的山阴县令。
D.丘仲孚虽然功过参半,但在多处任职期间,深受吏民敬服。他去世后,豫章百姓号哭着送行,攀住灵车,灵车无法前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
(2)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慈姥矶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何逊(?—518)南朝梁诗人。今山东郯城人。
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碎了老师喜爱的花瓶。他十分害怕,手忙脚乱地收拾残片。老师轻轻地拍拍他,说:“没事的。花瓶已经碎了,可是谁敢说碎了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呢?好好想想,说不定能从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呢。”
后来这位学生——丹麦著名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在经过潜心研究并整理了大量实验数据后,得出了著名的“雅各布·博尔定律”:瓶子摔碎后,将碎片分为大的、次大的、次小的和最小的四类,10克-100克的最少,1克—10克的稍多,0.1克-1克的和0.1克以下的最多。并且大的与次大的、次大的与次小的、次小的与最小的重量比均为16比1。
博尔并没有满足。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摔碎后重量比是不同的。瓶状物体的碎片倍数约为16,棒状物体约为11,球体则约为40。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倍数与物体的材料无关,哪怕是豆腐那样柔软的物体,其破碎倍数也遵守这个规律。
人们将此定律应用到考古探索、天体研究,由已知文物、陨石的碎片推测其原状。定律为这些原来全凭经验和想象的工作开辟了一个具有科学依据且严谨规范的研究方法。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2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