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1-2012学年江西省四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蓝藻细胞只属细胞层次 |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
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膜 | D.蓝藻细胞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
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下面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至少有两个羧基 |
B.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277个水分子 |
C.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 |
D.该蛋白质至少含280个氨基 |
某科学工作者研究某细胞的组成成分时,提取到两种物质T和D,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t和d。已知t是葡萄糖,且T遇碘不变蓝,D可以被胃液中的某种酶消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和D的合成过程中都能产生水 |
B.该细胞肯定为植物细胞,T物质是纤维素 |
C.d物质中肯定含有元素氮,不含元素硫 |
D.物质D一定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其合成受核DNA控制 |
将从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的形状质量相同的薯条分为数量相等的四组,分别浸入I-Ⅳ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h后,溶液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下表一。从四个不同的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形状质量相同、数量相等的薯条①-④组,分别浸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h后,薯条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下表二。则表一所列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开始时浓度最低的,以及表二所列的四组不同薯条中细胞液开始时浓度最低的分别是( )
A.I、① | B.I、④ | C.Ⅳ、① | D.Ⅳ、④ |
某健康的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 ,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min 后的产热速率为Q2 ,散热速率为Q2′,则( )
A.Q1= Q1′< Q2= Q2′ | B.Q1= Q1′< Q2> Q2′ |
C.Q1> Q1′, Q2> Q2′ | D.Q1< Q1′, Q2> Q2′ |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人体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K+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
C.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 |
D.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
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是(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
B.探究α-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60℃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 |
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
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 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③ 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 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 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苏格兰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苏格兰牛耳尖性状遗传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
B.由III2的表现型可推定III1为杂合子 |
C.III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I1 |
D.III2与III5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3 |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 |
某山村一段时间以来,妇女婚后只生女孩,不生男孩。经查造成该事件的重要原因是该地水质中含大量重金属元素镉。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用小白鼠做饮用镉污染水和饮用正常水的实验,观察后代雌雄比例 |
B.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该村居民体内镉含量 |
C.采集污染区男性精子,观察比较含X染色体精子和含Y染色体精子的活力 |
D.观察污染区男性体细胞中Y染色体是否发生了结构改变.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 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含有32 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 |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 |
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错误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单行排列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11个细胞 |
B.控制合成一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最少应是399个 |
C.人体细胞核内,由120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120 |
D.由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中,则最多失n-1个水分子 |
下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④所示的结构中贮存了遗传信息 |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
C.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转录的模板链 |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在⑤处 |
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
某生物实验小组种了三组南瓜,甲乙两组在开花之前进行套袋,开花后对甲组花雌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乙组一直套袋,丙组不做任何处理。最后,这三组南瓜中,将结出无籽南瓜的一组是( )
A.甲组 | B.乙组 | C.丙组 | D.甲组和乙组 |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年 |
AA(%) |
Aa(%) |
aa(%) |
1 |
30 |
40 |
30 |
2 |
25 |
50 |
25 |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渗透压①处的下降、③处的上升 |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其在甲状腺细胞内的浓度高于内环境。131I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是核电站泄露的核辐射源之一。口服一定剂量131I可以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据此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细胞受损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量增加 |
B.131I能破坏部分甲状腺细胞使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C.131I辐射可能诱发突变而增加细胞癌变几率 |
D.甲状腺细胞吸收碘需要载体但不消耗ATP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野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的监测,以此作为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段时间段内,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λ值反映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
B.导致bc段λ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野兔的竞争者 |
C.cd段λ值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
D.bc段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cd段种群数量表现为稳定 |
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
粮食在通风不良时可能发生“自燃”现象。这是因为( )
A.太阳照射过强 | B.空气干燥 | C.种子呼吸作用 | D.气温过高 |
广东省与外界交往密切,气候温暖,适合生长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多,使其成为全国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一般地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 )
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
B.不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 |
C.能丰富物种的多样性 |
D.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 |
在腾迅QQ农场、玫瑰小镇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等虚拟农业活动,下列有关这些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
B.作物、杂草和害虫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
C.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
D.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B.植物用鲜红的花瓣吸引昆虫传粉,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
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D.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
B.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
B.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 |
C.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 |
D.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 |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下列有关研究和调查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
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鱼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
D.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有叶绿体 |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
C.能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一定有内质网 |
D.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有细胞核 |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盐酸能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并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
C.DNA分子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
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均能在宿主细胞中反向转录生成DNA |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那么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A.15.625% | B.17.857% | C.46.875% | D.53.571% |
下列变化中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有( )
①O2的释放 ②[H]的产生 ③CO2的固定 ④产生ATP ⑤ATP中能量的释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③⑤ |
下图表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
B.多巴胺能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
C.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
D.“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蘼,四肢无力,是由于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减少 |
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和f-g过程中细胞内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
B.b-c和f-g过程中细胞内都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
C.f-g和g-h过程均能发生基因重组 |
D.a-b和e-f过程中细胞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下图1表示美国J.Craig Venter研究所创造“人造生命”的过程,图2是山羊细胞(假设2N=4)的部分生命过程。请据图回答:
⑴用吡罗红甲基绿对山羊细胞进行染色,呈现红色的部位是 ▲ 。
⑵ 图1中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
⑶ “人造生命”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 ▲ 。
⑷ 图2中C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为 ▲ ,含有 ▲ 个染色体组
⑸ 图2中B细胞的子细胞是 ▲ 。
⑹ F和G细胞在形态、结构和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 。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问题。
⑴ 甲图是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结果图。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和▲。
⑵ 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菠菜不同的叶在叶绿体色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菠菜“深绿叶”、“嫩绿叶”、 “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乙图A、B、C三组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组滤纸条是深绿叶的,b带所示色素的名称是▲;c带的颜色为▲。
⑶ 丙图是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图。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若在C点突然提高CO2浓度,叶绿体内ADP含量将▲(增加;减少;不变)。
⑷ 图丁是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的实验步骤图。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则B叶片被截取部分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mg/h)= ▲。(用字母表示)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⑴ 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⑵ 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⑶ 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⑷ 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⑸ 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右图。据图回答:
⑴ 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⑵ 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⑶ 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 B.水体溶解氧较高 |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
⑷ 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仅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⑴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② 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⑵ 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 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② F2代雄果蝇中共有▲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③ 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