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北京]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都是旅游资源
B.人文景观都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C.文物古迹在建造之初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D.有吸引力,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

A.利用的永续性 B.吸引的定向性 C.季节的变化性 D.空间的地域性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由花岗岩组成的黄山“老翁采药”景观。据此完成问题。

“老翁采药”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将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老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正确观赏此景观的方法是

A.精选特定点位 B.把握观赏时机 C.置身其中近看 D.选择高处俯视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
①高山湖泊  ②火山锥  ③峡谷  ④冰川  ⑤地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的“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它最主要的作用是

A.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D.促进文化交流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很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取相应的
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A.黄河河口三角洲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天山北麓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鼠类除了盗取粮食外,还会造成
①农作物减产 ②破坏森林和草场 ③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 ④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松毛虫带来的危害是

A.林木枯死 B.草原沙化 C.棉花绝收 D.水稻减产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热带风暴“康森”于7月12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加强为台风,横扫菲律宾后,于7月16日登陆海南岛,造成海南2人死亡,57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此完成问题。
台风“康森”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读图,台风“康森”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受台风“康森”的影响产生暴雨天气,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洪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新网2011年1月3日电:今天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国总体的天气形势呈现出寒潮、暴雪、大雾“三足鼎立”的特点,中央气象台3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暴雪橙色警报以及大雾预报。据此完成问题。
关于此次天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年有春秋季两个高峰期       ②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③通过西北路径和北方路径南下   ④在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该天气现象若发生在春秋季,往往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我国很少受或受不到该天气过程影响的地区有
①四川盆地  ②滇南谷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
D.伏旱、洪涝、冻害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B.①山地降水比②山地多
C.③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D.④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河流同期进入汛期      B. A河附近平原农业专业化程度高
C. ③山脉西部沿海有暖流经过    D. B所在国家一年中七月均温最高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三地都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C.三地河流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
D.三地都有本国最大的港口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目前已有四座极地科考站:南极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山站(69°22′S,76°23′E)、昆仑站(80°25′S,77°07′E)以及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E)。
读下图,完成问题。

图中表示我国南极昆仑站的是

A.A B.B C.C D.D

我国四座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南极考察队员们由中山站前往昆仑站,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强烈的东北风吹得人站立不稳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⑤随时会遭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的4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据此完成问题。

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岷江 ②额尔齐斯河 ③松花江 ④海河
B.①大渡河 ②塔里木河 ③淮河 ④辽河
C.①岷江 ②塔里木河 ③松花江 ④辽河
D.①雅砻江②额尔齐斯河③辽河④闽江

关于河流流域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域是典型的红壤分布区,适宜种茶树
B.②河流在一年中的1、2月份经常断流
C.③河流域的农业耕作制度为二年三熟
D.④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1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问题。
表l: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0.9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水稻和青稞为主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MN山脉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是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C.是两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D.是两种不同植被的分界线

关于甲地地形区的正确叙述是

A.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平原
B.是河流冲积而成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C.是欧洲波罗的海南岸的中欧平原
D.是欧洲国家中面积最大的中西伯利亚高原

图示国家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之一,但出口量不稳的原因是

A.人多耕地少,政策限制大量出口 B.大量粮食用作饲料发展畜牧业
C.纬度高,热量不足,粮食产量不稳 D.地处高纬,水源短缺,冬季断流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新疆先后出现洪水、地震、风雹、雪灾、泥石流、滑坡等较大自然灾害,共造成213.8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2.17亿元。北京时间2012年3月9日6时5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北纬39.4°,东经81.3°)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其震中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均属无人区。

(1)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包括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区。
(2)简述甲图所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该补给类型的季节分布特征。
(3)归纳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
(4)简述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的特点,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
(5)指出乙图所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自身优势条件。
(6)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乙图所示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时间我国特旱、重旱区的地理分布特点。
(2)近年来,我国旱灾的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
革命老区百色的游客来源地区广泛但相对集中,本省游客是红色旅游客源主体,占54.8%,其中百色本市游客占30.63%,来自湖南、广东两省的游客分别占到16.3%和4.5%,西南地区游客占到该地区游客总量的83.7%。在远距离市场中,北京、湖北、山东等相对占有一定的比例。
(4)概括百色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5)归纳百色旅游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6)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甲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
(2)简述甲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3)甲、乙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请任选其一简述灾害产生的直接原因。
(4)指出乙河下游农业主要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于当地时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独立,成为非洲第55个、全球第193个国家。
(1)简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征。
(2)图示甲区域形成非洲最大的沼泽地——苏德沼泽地,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所示河流注入    ,河流   岸受流水侵蚀大,原因是    。乙处若高坝建成,请说明对其所在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
(4)图中丙处多狭长型深水湖泊,试分析其成因。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西城区(南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