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2届广东省中山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大的微粒 |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
D.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
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推力为60N,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
B.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
C.乙向后退,且始终受到60N 推力的作用 |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如图是体育测试中某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R0为保护电阻,握力大小可通过电压表示数来显示。手握紧MN时,握力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则下列电路中符合这一原理的是(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中不能传声。“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____传回地球的。
去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岛核电站核泄漏,为了给泄露的核反应堆降温,向其内部注入大量的水,这是利用水的 较大的性质。目前,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核电站是利用核 (填“裂变”或“聚变”)进行发电的;核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通电螺线管右端的小磁针按如图所示方向偏转,则通电螺线管的b端为 极,电源的c端为 极;当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_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上海东方明珠塔总高度为468m.小明乘坐塔内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 ,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源源不断地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清洁能源——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可以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2.1×107J/m3,则每输送10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就相当于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了_____________J的能量;这些热量完全被1000kg的水吸收,可使水升高 ℃(c水=4.2×103J/(kg·℃)。
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2转换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 V,电阻R2的阻值是 Ω,电阻R1的I-U的图像是丙中的 。填(“a”或“b”)
(1)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支点为O,请画出重为10N的物块G的重力示意图和力F的力臂L1。
(3)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水银温度计的上方封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色报警灯亮,平时绿灯亮.请根据以上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工作电路部分的连接。
如图所示,(1)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如图乙所示,木块A的长度为________cm;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
(2)图中的如图丁所示,某家庭中的电能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kw·h,若该家庭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1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此段时间内空调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kw·h,空调的功率是_______W。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伟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全部浸入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根据图A、B、C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根据图 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根据图A、C、D三次实验可得结论是 。
小亮同学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已经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部分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2)小亮同学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向右偏转,而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连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较暗,为了让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选填“A”或“B”)移动。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如图13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
________A,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小亮移动滑片又测量了两次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泡的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由此总结得出: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的亮度变亮,灯泡的电阻 。
一个边长为0.1m、密度为2×103kg/m3的均匀正方体大理石置于水平地面上。求:(g取10N/kg)
(1) 正方体大理石的质量m。
(2) 正方体大理石对地面的压强P。
(3)小王同学在1min内把此正方体大理石从一楼搬到5楼(每层楼的高度为3m)时,对正方体大理石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美的CFXB型“220V 440W”电饭煲的原理如图所示,它有高温烧煮和焖饭保温两挡,其铭牌如下表所示。
电饭煲容量 |
2L |
额定电压 |
220V |
高温煮饭功率 |
880W |
焖饭保温功率 |
110W |
(1)当开关S闭合时,电饭煲处于高温烧煮挡还是焖饭保温档?且当电饭煲处于高温烧煮挡时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2)电热丝R1和R2的阻值各是多大?
(3)当电饭煲在正常焖饭保温时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 的大小 |
40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30 |
放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
有用功/J |
总功/J |
机械效率/%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
|
|
(1)完成表格中第3次空白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有用功为_______,总功为 ; 机械效率为 ____ 。
(2)通过比较①和②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材(电源是一节干电池)测电阻时,小明与另外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下列甲、乙、丙、四个电路图。
(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推断小明在实验室中所用的电路图是 图。
电压表示数U/V |
0.2 |
0.4 |
0.6 |
0.8 |
1.0 |
电流表示数I/A |
0.05 |
0.1 |
0.15 |
0.2 |
0.25 |
(2)另外三位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分别出现了下列三种异常现象:
(A)电流表示数有变化,电压表示数几乎为零
(B)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基本不变
(C)电流表烧坏
请你判断:按 图连接的电路中出现现象(A);按 图连接的电路出现现象(B);按 图出现的电路出现现象(C)。
(3)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I—U图线,分析图线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