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1-2012学年河南省镇平一高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
B.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 |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
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而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
B.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
D.被救出后心肾功能衰竭是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
右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
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 | B.y>x>z | C.z>y>x | D.z>x>y |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
C.各级动脉和静脉 |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腿抬起 |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出对方的姓名 |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
右图示意神经中枢内两个神经元(甲、乙)之间接触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b内物质的释放,兴奋能从d传送到e而不能逆传 |
B.突触由b、d、e三部分组成,f属于内环境 |
C.若刺激a使c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则此突触可能传递了抑制性递质 |
D.当b内物质进入f使e兴奋后,c处能检测到有“局部电流”的产生 |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下列关于反射弧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受刺激的部位膜外先变为正电位,接着又恢复负电位,形成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
B.刺激某一反射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决定于神经递质的存在、释放和作用的部位 |
D.经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特定情况下也能直接激活肌肉和腺体 |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② | D.④→① |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下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 |
B.刺激b点,c、d同时兴奋 |
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
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 |
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 |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
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
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如图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 )
A.①②③ | B.①③③ | C.③①② | D.①①② |
若下图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率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快 |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 |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 |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
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后不久的动物 |
B.患糖尿病的动物 |
C.切除垂体的动物 |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②③④ |
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不会引起 (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减少 |
C.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 |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
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
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
C.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是效应淋巴细胞 |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 B.①②③⑦ | C.③④⑤⑦ | D.②③⑥⑦ |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 )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期间,一些医院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胸腺素的作用是( )
A.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 |
B.促使T淋巴细胞形成 |
C.促使B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B细胞 |
D.促使T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 |
麻风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免疫作用是(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过敏反应 d.细胞免疫
A.ac | B.ad | C.bc | D.bd |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
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
B.血糖浓度的变化 |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_的液体增多所致。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数量________,耗氧量__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_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的__________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