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据华夏经纬网报道:2006年5月25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A.涿郡 | B.洛阳 | C.余杭 | D.临安 |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于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A.秦朝 | B.西汉 | C.隋朝 | D.唐朝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请你说说唐朝馈赠给我们今天最大的礼物是
A.诗 | B.三省六部制 | C.行省 | D.筒车 |
小华准备暑假到甘肃旅游,他在甘肃可能看到的名胜古迹是
A.都江堰 | B.秦始皇陵兵马俑 | C.莫高窟 | D.龙门石窟 |
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 B.契丹族 | C.蒙古族 | D.回纥族 |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 B.民族政权并立 | C.元朝国家统一 | D.大都闻名世界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 B.端午节 | C.中秋节 | D.元旦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A.宋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 B.顾恺之 | C.吴道子 | D.张择端 |
如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它的设计取材于我国古代
A.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 B.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
C.古典乐器战国编钟 | D.喷气式火箭的前身突火枪 |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三省六部制 | B.三司 | C.行省制 | D.厂卫特务机构 |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行省,设三司 | B.八股取士 |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 D.设立军机处 |
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
A.闭关锁国政策 | B.大兴文字狱 | C.设军机处 | 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
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
A.戚继光抗倭 | B.岳飞抗金 | C.郑成功收复台湾 | D.雅克萨之战 |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演讲题目是
A.帝国的彷徨 | B.中华的荣耀 | C.东方的曙光 | D.王朝的振兴 |
玉米、甘薯,今天这些大家都熟悉的高产粮食作物其实是从外国传入的。这些农作物传入中国是在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州 | B.上海 | C.南京 | D.武汉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
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A.昌盛的秦汉文化 | B.辉煌的隋唐文化 |
C.灿烂的宋元文化 | D.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 |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 | B.《本草纲目》 | C.《天工开物》 | D.《徐霞客游记》 |
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A.《西游记》 | B.《红楼梦》 | C.《水浒传》 | D.《三国演义》 |
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A.《红楼梦》 | B.《三国演义》 | C.《水浒传》 | D.《西游记》 |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北宋词人 。
(2)这首词是他的代表作《 》
(3)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他的词具有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
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观察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约 公里。
(2) 识别图A 是 关。
(3) 秦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目的相比有何不同?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率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材料三 如图
金奔巴瓶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个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依据所学的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为什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位记者在上海世博园区采访时,发现许多包含中国文化和元素的外国展馆、展品随处可见。让我们来解答记者的提问:
⑴进入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鉴真东渡时是唐朝哪位皇帝?唐朝对日本产生怎样的影响?
⑵在印度馆中,中国古代高僧玄奘的挂像展示着中印两国悠久的文化交流史。玄奘西游发生在何时?他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一部书,这部书名叫什么?
⑶印度尼西亚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竖立3米高的郑和雕像和印度尼西亚传统船只。郑和下西洋是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哪里?你认为印度尼西亚馆今天纪念这段历史的原因是什么?
⑷以上三个展馆反映的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