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卷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
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
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矿物燃料的燃烧 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 B.CO2 | C.SO2 | D.NO2 |
2010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 B.蒸馏水 |
C.灼热的氧化铜 | D.紫色的石蕊试液 |
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
A.SO2、CO2 | B.CO2、CO、SO2 | C.CO、CO2 | D.CO、SO2 |
小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等固定装置略去)来验证石蜡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装置A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装置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
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如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 , | B._____________ , | C._____________ , |
D.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 |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