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
B.散步/散记空当/空闲否极泰来/臧否人物
C.碣石/竭诚地壳/甲壳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D.新鲜/鲜有喝彩/负荷弱不禁风/忍俊不禁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B.出口侵权的原因,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有侥幸心理,企图“打擦边球”,坐收渔利;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则是此类侵权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C.他们最初创业时手无寸铁,穷得叮当响,然而仅仅经过两年的奋斗,现在已经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实业家。
D.民营企业的发展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思想上。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要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责任者,但是也要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B.中国知识产权人起诉日本电视台侵权播放中国电视剧一案启动赔偿诉讼程序,这是中国对日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第一起案件。
C.美国空军正在研发一种高超音速导弹,力求能在数分钟内完成对恐怖组织首领等美军方认定的“高价值”个人目标进行远程打击。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可以保留的一句是(  )

A.警方立即介入了案件调查,最初怀疑是因电脑短路而引起漏电,但后来对电脑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却证实电脑本身完好无缺。
B.李家鹏的最高学历仅为中专,但他见缝插针博览群书,力求将国学功底夯实,以至许多见解独到、笔锋犀利的艺评,不断在报刊杂志发表。
C.万鸿目前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困局之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巨额债务问题难以化解外,主要经营性资产也几乎丧失殆尽。
D.一个人仅仅有梦想是不行的,想到了就必须付诸于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改变命运。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书沈沈通明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实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牵骑手弓矢以出②卖卜以自活
B.①竟杀其人而还②公捉其手曰
C.①北访故人于邓州②素有声望于江淮间
D.①此皆予之所习闻也②侦得通明所在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性,靠给人算卦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仰妻子急,踪逐至通明家
②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困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二句“却傍………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共6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3)                                  ,地蹦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 蜀道难》)
(4)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毁与誉
南怀瑾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说:我对于人,毁誉都不计教,即如说那个人说某人好,那个人说某人坏,很难据以定论。我的体验,不要轻易攻讦人,也不要轻易恭维人。人很容易上恭维的当。但是我总觉得恭维人比较对,只要不过分的恭维。对于自己要看清楚,没有人不遭遇毁的,而且毁遭遇到很多,即使任何一个宗教家,都不能避免毁。像耶觫被钉十字架而死,就是因为被人毁。而且越伟大的人物,被毁得越多,所以说“谤随名高”。一个人名气越大,后面毁谤就跟着来了。
曹操还没有壮大起来的时候,初于袁绍作战,情势岌芨可危,他的部下没有信心,认为会打败战,很多人都和袁绍有联络,脚踏两边船,以便万一情势不对时,可以倒过袁绍那边去。他们往来的书信资料,曹操都派人查到,掌握在手里,后来战打下来胜利了,曹操立刻把这些资料全部毁了,看都不看,问更不问。有人对曹操说,这些人都是靠不住的,应该追究。曹操说,跟我的人,谁不是为了家庭儿女,想找一点前途出路的?在当时是胜是败,连我自己都没把握,现在又何必追究他们?我自己信念都动摇,怎能要求他们?如果追究下去,牵连太广了,到最后找不到一个忠贞的人,不必去追问了。这也是曹操反用恕道,故意做到能够宽容人。
其次古人的句子:“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见,三两句话就说起别人来了,这是通常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如果作为一个单位主管,领导人的人,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不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人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攻讦人的人,他们之间一定有意见相左,两人间至少有不痛快的地方,这种情形,作主管的,就要把舵掌稳了,否则就没有办法带领部下的。另外一些会说人家好话的人,中间也常有问题。李宗吾在他讽世之作的《厚黑学》里,综合社会上的一般心理,有“求官六字真言”、“办事二妙法”所谓“补锅法”、“锯箭法“,都是指出人类最坏的做法。有些人最会恭维人,但是他的恭维也是有作用的。
近代以来,大家都很崇拜曾国番。其实,他当时所遭遇的环境,毁与誉都是同时并进的。因此他有赠沅浦九弟四十一生辰的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这是说他们当时的处境,左边放了一大堆裹扬令、奖状。右边便有许多难听而攻击性的传单。世间的是非谁又完全弄得清楚呢!多了这一头,一定会少了那一边,加减乘除,算不清谁的帐。你只要翻开《庄子》书中那段屠羊说(人名)的故事一看,人生处事的态度,就应该有屠羊说的胸襟才对,所谓“万事浮云过太虚”。
孔子这里说,听了谁毁人,谁誉人,自己不要立下断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去管。即使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这中间一定有个原因。过分的言词,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原因,有问题。所以毁誉不是衡量人的绝对标准,听的人必须要清楚。孔子说到这里,不禁感叹:“现在这些人啊!”他感叹了这一句,下面没有讲下去,而包含了许多意思。然后他讲另一句话:“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夏、商、周这三代的古人,不听这些毁誉,人取直道,心直口快。走直道是很难的,假使不走直道,随毁誉而变动,则不能作人;做主管的也不能带人。所以这一点,作人、做事、对自己的修养和与人相处都很重要。
《庄子》也曾经说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真的大圣人,毁誉不能动摇。全世界的人恭维他,不会动心;称誉对他并没有增加劝勉鼓励的作用;本来要作好人,再恭维他也还是作好人。全世界要毁谤他,也绝不因毁而沮丧,还是要照样做。这就是毁誉不惊,甚而到全世界的毁誉都不管的程度,这是圣人境界、大丈夫气概。
据历史上记载,有一个人就有这股傻劲,王安石就有这种书呆子的气魄。王安石这个人,过去历史上有人说他不好,也有人说他是大政治家,这都很难定论。但是王安石有几点,是了不起的, 意志的坚定,是一般人所不能。他有过:“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的倔劲。没有把古圣贤放在眼里,自己就是当代的圣贤,可见这种人的气象,倔强得多厉害。相反的,他是魔道呢?但也难下断语。他一辈子穿的都是破旧的衣服,乃至他当宰相的时候,皇帝都看到他领口上有虱子。眼睛又近视,吃菜只看到面前的一盘,生活那么朴素,可是意志之戆,戆得不得了。他对毁誉动都不动,表面上的确不动,实际上内还是动的,所以这一段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能够做到毁誉都不心动,这种修养是很难的。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信息筛选正确的两项是(  )

A.不过分的恭维人是可取的。
B.两个人互相攻讦,一定是由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C.如果作为一个单位主管,就不能评论别人,也不能听信别人批评的话。
D.曾国藩认为,世间的是非标准也弄不清楚,所以,也就无所谓谁是谁非了。

E.作者说王安石具有“这种书呆子的气魄”指的是王安石“毁誉不惊, 甚至到了全世界的毁誉都不管的程度。”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举王安石的例子,说明人要勇于做“当代圣贤”。
B.举王安石的例子,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意志坚定,不计较个人得失。
C.举王安石的例子,说明虽然他敢于说“人言不足惧,圣贤不足师”,但也未能真正做到毁誉不惊,可见这种修养是很难达到的。
D.举王安石的例子,说明唯有王安石这样的“大丈夫”才能达到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而不加沮”的圣人境界。

作者为什么说曹操是“反用恕道”?请简要回答。
曾国藩是怎样对待别人的毁誉的?请简要回答.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扯淡
侯德云
岁月 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头发白的已经白了,没白的也快白了。牙齿掉的已经掉了,没掉的也快掉了。爷爷老喽。人总是要老的呀。             
爷爷老了老了,老出个毛病。有事没事,爱闲扯个淡,唠唠叨叨,把肚子里的旧货、陈麦子、烂高粱抖落一地,扫不尽。
孙子听着烦。烦就烦你的吧,爷爷不理那个茬,有滋有味地叨咕下去,大智若愚的样子,或者也可以说是大愚若智。
爷爷说:那年,我还是个愣头小伙子哪,参加了游击队。晚上端鬼子岗楼,不知谁,弄出一个响儿,被鬼子发现啦,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一个劲地扫。狂得不知姓个啥。狗日的!
孙子懒懒地捡起话头:岗楼端了没?
爷爷沉了脸,摇头:没。狗日的狠哩。死了两个兄弟。那几天,心里就是一个恨!
默了一瞬,爷爷笑:个把月,又去,端了个屁的。炸药包,手榴弹,轰轰地响。出了口鸟气啊。
孙子脸上木木的,半晌,吐了一个问:游击队啥编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
爷爷凝了怔。
孙子又吐了一个问:企业吗?国营还是集体?
爷爷又凝了个怔,无话。
孙子勾了头,翻一本花里胡哨的杂志,哗哗地响。
爷爷瞟了孙子一眼,接着往下扯:转过年,我参加了八路。嗬,那叫神气!队伍往外一拉,漫山遍野,海啦。打大仗!啥也不顾,劲儿劲儿的,就是一个冲!小日本儿,稀巴啦,举了白旗,降了。
孙子突然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爷,你干掉了几个小日本儿?
爷爷笑,悠儿悠儿的:哪有空儿数哇,大其概说,不下八九十来个吧。嘿嘿。
孙子生了兴致,扔了手里的杂志,嚷:爷,你发财啦。干掉一个,得多少奖金?
爷爷岔了嗓:奖金?没啊。倒是身上让狗日的枪子钻了几个洞。
孙子矮到真皮沙发深处,撇撇嘴:爷,傻了吧你,没奖金干个啥劲儿?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一个个全他妈的是大款!
爷爷吼:炮火连天,狗日的打到家门口啦,唱个屁歌?踢个屁球?
孙子一脸不屑:那就去做买卖,就便还能跟日本人搞个合资企业,当个老板多牛气?话再说回来,干啥不比打仗强?死了白死。嘁!
爷爷垂下眼皮,锁了嘴,抬腚下楼,弓身背手,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儿。
日头撞向西儿,洒一坡血,那景,酷似刚刚了事的战场。
爷爷叹了一口气。停停,又叹了一口气。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
(选自《百花园》)
“岁月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小说开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
这篇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今社会,年青一代的观念跟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差异真是太大了,有如隔了一道无形的沟壑,难以交流,更难以达成共识。年轻人常常把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所崇尚和遵循的行为规范看成是愚蠢的表现,是毫无用处的垃圾,不值一提。甚至,有时候还不由自主地昂起头来训斥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已经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而且不久以后就会开花结果似的。《扯淡》中,“孙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爷爷”对“孙子”的那番“高论”有什么反映?在此基础上,概括作品的主题。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熊十力先生
北大的老师们中,有一位唯一在家里上课的老师,是熊先生。因为他受不了上下课时间的拘束。熊先生认为听者得不到实际的益处,他写给选他课的同学们的一封信,有“师生蚁聚一堂,究竟有何受益”的话。这封信贴在哲学系办公室有很长时间。
熊先生冬天室内不生炉火。听课的学生全副冬装,坐着听讲。熊先生开的课是两个学分,也就是两节课。但熊先生讲起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每次讲课不下三四小时,而且中间不休息。他站在屋子中间,从不坐着讲。喜欢在听讲者面前指指划划,讲到高兴时,或者认为重要的地方,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振堂宇。
“七七”事变后,熊先生冒险化装成商人,乘运煤的货车逃出北平,辗转到了武汉,又到了四川壁山县。熊先生没有闲着,写他的《中国历史讲话》。我们去看望他,熊先生兴致勃勃地谈他的《中国历史讲话》的内容梗概,大意是讲“五族同源”说。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促使他不知疲倦地撰写他的这一著作。
在四川八年,熊先生生活很不安定,只好投靠老朋友、老学生,艰难度日,和家属不在一起。但他没有一天不讲学,没有一天不修改他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
马一浮先生与熊先生多年来是学术上的知己。抗战期间有一段时间有点不愉快而分手,后来抗战胜利后,两人友好如初。我和熊先生通信,有些见解,熊先生认为有道理的,也把信转给马先生看。
熊先生对他的学生凡是去看他的,他都留下,吃住和他在一起。学生给老师带点礼物,如带只鸡,送点药物,熊先生也不客气,慨然收下,相处如一家人。但是在学问上有错误,熊先生也不客气地指出,从不说敷衍、客气话。有问必答,甚至问一答十。跟熊先生在一起,令人有虚而往,实而归的感觉。和熊先生相处,好像接近一盆火,灼热烤人,离开了,又使人思念难以忘怀。
熊先生这个人,以他的存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哲学的典型。一生坎坷,没有遗产留给儿孙。几十年来,没有见他穿过一件像样的考究的衣服。伙食注意营养,却不注意滋味,甚至可以说他吃了一辈子没有滋味的饭。熊先生博览群书,不讲究版本,手头藏书很少,可以说没有藏书。我认识的学者中,熊先生是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别人也许觉得他贫困,他却显得充实而丰足。别人也许认为他不会安排生活,他却过得很幸福、坦然。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过后,却深自谴责,好像雷阵雨过后,蓝天白云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纤毫芥蒂,真如古人所说的,如光风霁月。他具有只有他才具有的一种人格美。
我常想,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这样?我感到熊先生在生命深处埋藏着一个高远的理想。熊先生在北平的寓所有一副自写的对联:“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乎”。这十个字,充分说明了熊先生的理想。他孜孜不倦,汲汲遑遑,从南到北,开门授徒,著书立说,无非是为了这个理想。熊先生讲学,不问对象(有学人,也有官僚政客、商人)是否值得讲,听讲者是否真正愿意听,他总是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讲授。讲述的中心,无非要人们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中年以后,建造自己的哲学体系后,“舍佛归儒”,除了在他著作中写出来的,理论上发现的佛教哲学缺失外,还有一个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第一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有了这种深挚的爱,虽长年病躯支离,却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这种深挚而悲苦的责任感,是二十世纪多灾多难的中国爱国的知识分子独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愈深刻,其深挚而悲苦的文化责任感也愈强烈。熊先生为了他的理想,生死以之。
(选自《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有改动)
文中第七段说“他具有只有他才具有的一种人格美”,你认为熊十力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美?
文中第三段、第六段各有一处画横线的句子,请说说它们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思考了“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这样”的问题,结合全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这些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树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吸收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示例:
一代书圣  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子有言:“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刑”通“形”)也,高下之相盈也,先后之相随也。”诚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先与后,都因“比”而存在,生活无处不存在比。比有时很必要,但有时是一种不自量力;比有时令人失落,有时使人奋进……
你对“比”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源: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