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史互证”,从本质上乃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内涵上讲,“文史互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用史家广博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诗文中不易索解或易被误解的字、词、出典等,从历史的层面予以透辟的考订辨误解说,尤其要注意诗中所含与当时历史事实有关的“今典”成分;二是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史料成分,分析诗中的古典与今典,并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对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所处时代社会达到真正了解。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所能见到有关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记述相当有限。不仅如此,受正统的史学观影响,历代官修正史记事本身亦有其局限性,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复杂交织,以致禁网严密;易代之际,黑幕重重,统治集团之作为,更是不可告人。史家秉笔直书,每每得祸。因此对当时政治中的许多隐秘,故用曲笔;对封建统治者的恶行,也常有回护之处。这种加工过的历史资料流传下来,固然有助于后人对历史脉络梗概的了解,但在某种意义上,又妨碍对历史某些真相的探索。
中国古代诗作以抒情言志为主,与史相比自有其不同的功能作用。尽管如此,古诗中仍含有一些与史相通之处,潜在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儒家传统诗教之说认为诗有“兴”“观”“群”“怨”之功用。所谓“观”,或曰“观风俗之盛衰”(郑玄说),或曰“考见得失”(朱熹说),即要求诗人在诗中反映社会现实,使读者藉以了解各地风俗民情、时运盛衰。所谓“兴”“怨”,或曰“感发表意”(朱熹说),或曰“怨刺上政”(孔安国说),总之是在诗中写出对统治者的怨刺,反映诗人内心的哀愁喜怒,是诗人情感心理的最直接表述。这些功用具体反映在诗作里,遂使诗与史之间有了一种特别的关联。在三百篇的影响下,后世诗人自觉不自觉地在诗文创作中,将自己所历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风习连同自己的襟怀抱负情感生活一齐写入,实际上是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包括时代心灵史的第一手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事业藉文士对身名不朽的追求,确立了不依赖其它任何事物而存在的自身独立价值,诗文创作不再被视为雕虫小技而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加之五言甫兴,文笔初分,诗文表现的领域愈加拓宽,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乃至个人的情感心态。一方面它所折射的时代内容,远远超出传统政治史、军事史或帝王家史,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让我们触及了历史最隐密的角落——人的心灵,而这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最重要因素。当代西方史学心态史学一派认为,个人心态中,包含了整个时代的集体心态成份。“分析一种心态就是分析一种集体性,一种心态不仅是指众多个人在想同样的东西这一现象,在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身上,这种思想都以不同的方式打有‘其他人也在想同样的东西’这样一种印记。”(保罗•韦纳)作为这一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文士在诗文中表露出来的那些苦闷、哀伤、忧愤的复杂情感,对我
们深刻理解整个社会和广大知识分子阶层的基本精神人格特质有重要的价值。
(节选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改动)
下列对于“文史互证”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本质上说,“文史互证”是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
B.“文史互证”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又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之精华。
C.从内涵上讲,“文史互证”一方面是用史学知识对诗文进行考证,一方面是以诗文为依据全面把握历史真相。
D.由于历代官修正史记事本身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对于任何一个朝代的思想文化历史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古诗中仍含有一些与史相通之处,潜在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   )

A.传统诗歌的功用要求诗人在诗中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怒哀愁,这就使诗与史之间有了一种特别的关联。
B.后世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诗文创作中留下了大量反映当时政治、文化、习俗等社会状况及自己抱负情感方面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治史者感知古代社会的真实原貌。
C.诗文创作曾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事业藉文士对身名不朽的追求确立了自身独立价值而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D.诗文所折射的时代内容,远远超出很多史书的记载;而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又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人类历史。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政治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的重重黑幕,使得史家不敢秉笔直书,对封建统治者的恶行,常有回护之处,因而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就失去了其史学价值。
B.诗有“兴”“观”“群”“怨”之功用,这种功用从《诗经》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被后人继承并发展,所以在所有诗文中都能找到“风俗盛衰”“怨刺上政”的影子。
C.当代西方史学心态史学某派认为,个人心态中包含了整个时代的集体心态成份,人的心灵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最重要因素。
D.“分析一种心态就是分析一种集体性”,研究一些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整个社会和广大知识分子阶层的基本精神人格特质,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人品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译文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译文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译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画图省识春风面,             
(4)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6)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的一组是(   )

A.阜盛(fù)两靥(yè)嫡亲(dí)敛声屏气(bǐnɡ)
B.忖度(duó) 纨绔(kù)錾银(zàn)鬓发如银(bìn)
C.俨然(yǎn) 新正(zhènɡ) 牲醴(lǐ)放诞无礼(dàn)
D.渣滓(zhā) 炮烙(páo)包扎(zā)不经之谈(jīnɡ)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执拗 桅竿雕梁画栋 惴惴不安
B.寒暄渣滓波涛汹涌慢不经心
C.仓皇诡秘鼎力相助沸反盈天
D.陪罪厮混姣花照水孽根祸胎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曹雪芹和高鹗的合著,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章回体小说,它是认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
B.《祝福》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并且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透过“我”的形象可以看到作者鲁迅的真实身份、。
C.《琵琶行》中的“行”属于古诗中的一种体裁,“蜀道难”本是乐府旧题,李白则是袭用旧题。
D.唐代诗歌繁荣,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商隐的诗想象奇特,内涵蕴藉。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意大利足坛闹得沸反盈天的索罗斯收购罗马俱乐部一事,以5月1日美国富商抽身离去而告终!
B.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美女作家蒋方舟显然有些少不更事,她误解了作家这个职业规律——作家也只是千万个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和农民耕耘工人做工一样,都 是付出艰辛劳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C.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但是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处心积虑而成的最新作品——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十分得意。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山西省临汾“9·8”特大溃坝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社会上特别恶劣的影响。
B.曾经撰写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魏巍,于8月24日告别人世,消息传出,被他的作品所感染教育的几代广大读者无不为之惋惜和痛悼,我们只能与他道一声别,祝愿他在天堂的旅途中一路走好!
C.中国旅游者对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面三百公里处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纵观20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给出的文字的样式,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与上文连贯的句子。
读书,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打开知识迷宫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不超过40个字。
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随即打开了教室的前后门,以免地震扭曲了房门。
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
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             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
答:应急科普是                                                        (不超过40个字)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习惯于身边的很多事情:习惯于由父母关照着生活细节,习惯于由超男超女左右着生活娱乐,习惯于看东洋漫画过西洋圣诞节,习惯于张扬个性强调自我……在这些习惯中,我们得到了,有时也失去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