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25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卷
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
“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
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为避免危机,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成立北约 | D.发动朝鲜战争 |
肯尼迪总统曾在此演讲评价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它是的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它是
A.三八线 | B.北纬17度线 | C.柏林墙 | D.马其诺防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
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A.致力世界和平 |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
C.停止军备竞赛 | 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了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 )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提到: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政策设计人员认为,美国的计划要按照上述目的制定。“美国的计划”的实施
A.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B.导致朝鲜战争的爆发 |
C.有助于恢复西欧经济和遏制苏联 | D.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 | 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C.揭开了“冷战”序幕 | 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有
A.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 B.稳定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
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 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
C.提出“杜鲁门主义” | D.发表“铁幕”演说 |
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篥 |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
“即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斯大林有歧见,罗斯福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对国际事务的谅解与苏联打交道,而未见世面的杜鲁门则往往鲁莽地采取好战和不合外交常规的办法。”下列属于杜鲁门“好战”行为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发动越南战争 |
C.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 | D.发动伊拉克战争 |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
A.20世纪30年代初 | B.20世纪40年代中期 |
C.20世纪70年代初 | D.20世纪80年代末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 料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 于摧毁 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 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 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 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已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 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为必要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含义。它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在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认为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历史因素。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