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生物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变异与进化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 |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 |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据图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
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番茄,甲株所结果实的果形全部异常,乙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甲、乙两株异常的果实连续种植几代后果形仍保持异常。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B.甲株发生的变异的时间比乙株早 |
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
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部分图解,在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接受花粉的植株是( )
A.甲 | B.乙 | C.甲和丙 | D.丙 |
金鱼的变异性状很多,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不发生变异,金鱼的变异性从何而来,人们开始研究它的起源,大多数学者认为它起源于我国普通的野生鲫鱼。以下哪种组合可以支持这种观点( )
①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进行杂交,其后代均具有正常的繁殖后代的能力
②金鱼和鲫鱼在胚胎发育的各时期不仅形态完全相同,而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其发育的速度也是相同的
③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不仅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二倍体(2n)均为100,而且在形态上也十分相似
④金鱼与鲫鱼在同一组织中的乳酸脱氢同工酶的谱带是完全相同的
⑤在肌肉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中,金鱼和鲫鱼也是完全相同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
B.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
C.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四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 |
D.④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异入蚊子的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下列各图列出的各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请分析下列与遗传和变异有关的问题:
(1)水稻(2N=24)正常植株(E)对矮生植株(e)为显性,抗病(F)对不抗病(f)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在EE×ee杂交中,若E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
②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E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U变为C,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C。与正常植株相比,_______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有正常不抗病和矮生抗病两种纯种水稻,希望快速得到正常抗病纯种植株,应采取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理想的基因型以及该基因型所占比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①若图示为一只红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②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产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对应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AaBb,AAaBbb,Aaaa |
B.AaaaBBbb,Aaa,AABB |
C.AAaaBbbb,AaaBBb,AaBb |
D.AaaaBbbb,AAabbb,ABCD |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主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而且是定向的变异 |
B.如果植物的枝芽在发育早期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
C.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 |
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大肠杆菌 |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缺失 |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缺失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图甲、图乙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图丙、丁、戊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 |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⑴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
⑵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
⑶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
⑷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发生了改变。
某地区人群中,每万人中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表型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妹妹。
⑴该地区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概率分别是___和___。
⑵这个正常男性与该地一个不知基因型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
某地区男性中的红绿色盲占8%,若此地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下列有关该病在此地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女性色盲的概率为0.64% | B.女性携带者的概率14.72% |
C.男性携带者的概率为比女性多 | D.男性中正常的概率为92% |
某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其中:A基因频率为____、a基因频率为____。
如图,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
A.F1和F2基因频率不同 |
B.F1和F2基因型频率不相同 |
C.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 |
D.F1和F2纯合子比例不同 |
小鼠种群经X、Y、Z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过X、Y、Z过程后,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
D.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
B.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 |
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
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 |
动物性食品中的某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禽流感H5N1和大肠杆菌O-157,是在现代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条件下抗药性提高而产生的新的致病菌系。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致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成因是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越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的变异越快 |
B.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
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能诱导病菌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大量表达 |
D.抗药性强的病菌所繁殖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
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
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 |
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
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一种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鳉种群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
B.狗鱼对甲水潭中虹鳉的捕食,使甲水潭中虹鳉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下降 |
C.虹鳉种群中如果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则不会发生进化 |
D.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