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预测题 第一期(2013年3月上)
关于DNA的复制的说法,错误是( )
A.以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形成两条一样的DNA分子 |
B.所需要的原料有四种碱基 |
C.解旋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D.能量的直接来源为ATP |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
C.E作用于B,对应的 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
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则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C.氧浓度为c时,较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
D.氧浓度为d时,细胞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
生物膜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也是与许多生化反应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与细胞内的膜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的膜中糖类含量高 |
B.线粒体内膜与外膜在成分上的区别是内膜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多 |
C.生物膜的流动性是专指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
D.流动镶嵌模型是最完美的生物膜模型 |
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PEG(聚乙二醇)处理芹菜种子60 min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PEG对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两重性 |
B.PEG能促进萌发芹菜种子对水分的吸收 |
C.PEG浓度为50 mg·L-1左右时对促进芹菜种子萌发的作用最强 |
D.实验表明PEG是一种植物激素 |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
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 ( )
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订、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
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 |
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011年3月26日发布消息称,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I-131。下图为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途径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物链是放射性物质碘进入人体的唯一途径 |
B.该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 |
C.人们可通过增加植物性食物在食品中的比例来降低放射性物质碘的富集作用对人造成的危害 |
D.人工放射性核素I-131是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物质,所以不会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
B.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
C.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
D.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采用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尿糖产生的因素有( )
①肾小管病变,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
②一次性大量进食糖类
③病毒感染并破坏胰岛B细胞
④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胰高血糖素含量过量
⑤肥胖引发肌肉组织减少
⑥长期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⑤⑥ |
C.①②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
B.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 |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
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
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
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于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②.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③.改变桶内两种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我国大概有9300万的乙肝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肝疫苗是一种抗体 |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
D.入侵的乙肝病毒被抗体结合后失去致病能力,并将被T细胞吞噬消化 |
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正确的是( )
A.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 (mol/L) |
B.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
C.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D.某小组在探究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设了I、Ⅱ两个浓度,结果都没有生根,建议该小组在I、Ⅱ两浓度之间设置梯度浓度,即可找到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0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图为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 |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100 cm2叶·小时。 |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02的净吸收量为45mg。 |
D.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曲线图中b点将右移,c点下移。 |
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图中甲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乙为物质A的某一片断,丙为乙指导合成的C物质的片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丙:—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U、CCA、CCC、CCG 苏氨酸ACU、ACC、ACA、ACG 甘氨酸 GGU、GGA、GGG、GGC 缬氨酸 GUU、GUC、GUA、GUG)
A.若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后,将15N会出现在甲图的A物质中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甲图中①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发生于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
C.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D.丙是以乙的α链为模板指导合成的,最终使乙中的遗传信息体现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
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下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
B.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4 |
C.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
D.物质1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
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生物体内也在不断地发生着物质交换,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
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核心是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器官替换已经丧失功能的器官,达到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排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排斥反应主要是T细胞作用的结果 |
B.发生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C.器官移植后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
D.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
生物体内基本组成单位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A.植物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 |
B.动物的糖元和抗原 |
C.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
D.细菌的质粒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是动植物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下列哪项与它无关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各种细胞的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各种生物膜的蛋白质含量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因为细胞的基因不同,而后者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
B.细胞呼吸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载体和血红蛋白都不属于内环境 |
C.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外排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有关,若含量太高有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
D.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制成“生物导弹”来定向地消灭癌细胞,这个过程中癌细胞不属于免疫学的抗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