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2-2013学年重庆市开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称(chèng)职滑稽(jī)贮(zhù)蓄销声匿(nì)迹 |
B.玷污 zhān应和(hè)酝酿niàng果实累累 lěi |
C.编辑(jí)蜕(tuì)变狩(shòu)猎苦心孤诣(zhǐ) |
D.模(mú)样分歧(qí)静谧(mì)棱(léng)角分明 |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葱笼辍泣踉踉跄跄头晕目眩 |
B.耸立弥慢莽莽榛榛海枯石滥 |
C.绵延头衔随声附和骇人听闻 |
D.廖廓憔悴水波鳞鳞更胜一筹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
B.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
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
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现代女诗人冰心的诗歌创作深受印度著名诗人 的影响,诗歌大多篇幅短小,富含哲理。
安徒生是 (填国名)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秉承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念,在2012年“十·一”期间,将为广大市民倾情献上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宴——《凤鸣巴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历代古琴展》。①将馆藏古琴珍品向广大市民公开。②在这个展览中,摆出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琴四十多张,其中多数是第一次公开与市民见面。③观众们在展览中不仅不可以看到一千余年来的古琴真品,了解中国古琴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听到古琴家们的现场演奏。十月一日这天,④古琴家们还将现场演奏并讲解,让我们感受上古遗音的独特魅力。
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第②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第③词语赘余,应删去 。
第④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朵儿;
, ; ,
。
综合实践活动(7分)
今年,我县为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20周年,弘扬刘帅精神,将隆重推出“三色旅游”,为此,学校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
【活动一:这方热土】山清水秀是开县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学校准备请你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活动二:走进社区】你被选作“三色旅游”活动的社区宣传员,社区要张贴宣传语,请你从以下两条宣传语中选择你认为较好的一条,并具体说说好在哪里。(3分)
A.山与水的情怀 你与我的帅乡
B.打造旅游文化 提升城市品位
【活动三:热爱帅乡】微博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文体。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受,交流思想。为了弘扬刘帅精神,宣传美丽开县,“大渝网”准备举行“三色旅游节”微博征文大赛,请你就这一活动的意义或你对这一活动的打算(建议)写一篇60字以内的短文作为微博参赛。 (2分)
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中用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 , 。”
《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告诉我们在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⑤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划线的词
①温故而知新(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③是知也( ) ④其恕乎( )
翻译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小题。
①“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②“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③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④“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甲)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⑤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乙)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⑦“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⑧“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丙)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⑨“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0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写的内容。
分析选段中三处画线语句,说说分别表现了老大臣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甲处:
乙处:
丙处:
第9段中,骗子在描述布料的“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时,老大臣为什么“注意地听着”?
老大臣的表现与皇帝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拐杖
李光彪
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老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猪、鸡、狗般的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由于父亲早逝,我们如一群小鸡,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⑤“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时,提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如眼下移栽进城市的一棵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⑥后来,出窝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于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⑦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冷叨热念:“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向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在菜市场弯着腰,蹲着选菜、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眼前突发一阵黑晕风,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赶到,已不醒人事。
⑨在救护车的鸣叫声中,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会咿呀学语,能下床挪步时,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把母亲送回老家。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惜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我嘴歪眼徐、没牙没齿的,羞死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舀饭、拈菜。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母亲指挥,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饭后,我帮母亲剪完手指甲、脚趾甲,用盐水给母亲泡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有些浮肿,皮肤长满麻子斑,不灵活的左脚和右脚相比,已经细了很多。
⑪母亲要解手,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五期)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分)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4分)
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
作文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芊芊芦苇,触动了哲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目,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1)倾听大自然的声响,你可以感悟到世间大美;倾听亲友的呼唤,你可以感受到浓浓亲情;倾听琅琅书声,你可以感受求学的快乐;倾听高雅音乐,你可以提升灵魂的高度;倾听历史的回声,你可以反思现实的得失……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