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如图,在Rt△ABC中,∠C=90°,AB=5,BC=4,则B的
A. | B. | C. | D. |
如图,点A、B、C都在上,若∠ACB=46°,则∠AOB的度数是
A.23° | B.46° | C.60° | D.92° |
已知⊙O的半径为8,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3,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P在⊙O上 | B.点P在⊙O内 |
C.点P在⊙O外 | D.无法确定 |
如图,身高为1.6米的某同学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他站在C处时,他头顶端的影子正好与旗杆顶端的影子重合,并测得AC=2.0米,BC=8.0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A.6.4米 | B.7.0米 |
C.8.0米 | D.9.0米 |
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的点数,掷这个骰子一次,则掷得面朝上的点数为偶数的概率是
A. | B. | C. | D. |
将抛物线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 B. |
C. | D. |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B点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CD方向运动,当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APQ的面积为S,则表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若AD∶DB=3∶2,AE=6,则EC的长是 .
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和∠E都是直角,点C在AD边上,BC=,把△ABC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度后恰好与△ADE重合,则n的值是 ,点C经过的路线的长是 ,线段BC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所扫过部分的面积是 .
已知:如图,在中,D是AC上一点,E是AB上一点,且∠AED =∠C.
(1)求证:△AED∽△ACB;
(2)若AB=6,AD= 4,AC=5,求AE的长.
已知二次函数.
(1)将化成的形式;
(2)指出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当取何值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且AB⊥CD,垂足为E.
(1)求证:BC=BD;
(2)若BC=15,AD= 20,求AB和CD的长.
如图,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1,m),点B(n,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n的值;
(3)若P是轴上一点,且满足△POB的面积为6,求P点的坐标.
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两点,与轴交于点C,且点B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A的坐标;
(3)根据图象写出时,的取值范围.
已知:如图,在△ABC中,∠A=30°,∠C=105°,AC= 4,求AB和BC的长.
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测量建筑物AB的高度时,在地面的C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45°,向前走50米到达D处,在D处测得点A的仰角为60°,求建筑物AB的高度.
甲盒内装有3张卡片,它们分别写有数字1、2、3,乙盒内装有2张卡片,它们分别写有数字1、2.现分别从甲、乙两个盒中随机地各取出1张卡片,请你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取出的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3的概率.
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图形称为格点图形. 图中的△ABC是一个格点三角形.
(1)请你在图中画出格点△A1BC1, 使得△A1BC1∽△ABC,且△A1BC1与△ABC的相似比为2:1;
(2)写出A1、C1两点的坐标.
已知抛物线.
(1) 求证:无论为任何实数,抛物线与轴总有两个交点;
(2) 若A、B是抛物线上的两个不同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的值;
(3)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2)中的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且满足2<<3,求k的取值范围.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8),sin∠CAB=, E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点B不重合),过点E作EF∥AC交BC于点F,连结CE.
(1)求AC和OA的长;
(2)设AE的长为m,△CEF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判断此时△BCE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