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
A.二氧化氮 | B.氮气 | C.一氧化碳 | D.PM2.5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 | B.木炭 | C.甲烷 | D.铁丝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Co | B.铜离子:Cu+2 |
C.氧化铝:AlO | D.氯化钠:NaCl |
薄荷香型牙膏中抗牙腐蚀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的化合价为
A.+3 | B.+4 | C.+5 | D.+6 |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 B.9 | C.10 | D.19 |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 B.质量增大 | C.体积增大 | D.个数增多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 B 硼 10.81 |
碳 |
7 N 氮 14.01 |
A.硼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Fe + 3O22Fe2O3 | B.H2 + O2H2O |
C.CO2 + H2O ="=" H2CO3 | D.2Fe + 6HCl ="=" 2FeCl3 + 3H2↑ |
“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D.纸张没有与空气接触,不会燃烧 |
煤气中加人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 点燃 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4H12S2 | B.C2H6S | C.C2H6O2 | D.C2H6S2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白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将白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
D.试管内压强的减小会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 |
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多种饮料、果冻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有毒,摄入过多可使人致癌。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物质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②该物质中含有有24个碳原子
③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④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⑤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⑥经常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A.①④⑤⑥ | B.①②③ | C.①③⑤ | D.③⑤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 |
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根 |
B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C |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 |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得到二氧化碳 |
依据下列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准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结论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
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
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 | D.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反应 |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 (填序号)。
A.蔬菜 B.花生 C.大米
(2)下列生活制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纯棉毛巾 B.塑料脸盆 C.合成橡胶鞋底 D.尼龙背包
(3)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发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煤作为燃料给人类提供能量的同时会生成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填序号)。
A. CO2 B.CO C. SO2 D. NO2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
成分 |
Ca |
K |
Mg |
Na |
含量(mg/L) |
≥4 |
≥0.4 |
≥0.5 |
≥0.8 |
这里含有的Ca、K、Mg、Na是指 (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都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
(Ⅰ)自来水厂使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 、 、消毒等。
(Ⅱ)生活中,通过煮沸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但也会造成壶中出现水垢,原因是烧水时自来水中的少量Ca(HCO3)2发生分解,生成难溶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
A |
B |
C |
D |
|
微观示意图 |
|||||
反应前质量/g |
100 |
20 |
x |
y |
|
反应后质量/g |
32 |
140 |
126 |
46 |
(Ⅰ)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Ⅱ)B的化学式为 。
(Ⅲ)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Ⅳ)表中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铁、铜、铝、锌都是常见金属。
(1)下列用品中,主要应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2)辩证的研究金属锈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如图“取暖片”的发热过程就是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铁生锈的条件是 ,防止自行车生锈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3)为了回收金属资源,从锁具加工厂的废旧黄铜粉末中(含有金属铜、锌),分离和提取出金属铜和ZnSO4溶液,其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Ⅰ)A是 。
(Ⅱ)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其目的是 。
(Ⅲ)为达到实验目的,整个实验过程可以简化为 。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其中C不含碳元素,G是黑色固体,相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
(1)②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是 。
(3)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A B C D E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氧气并完成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可以在没有收集满O2时就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原因是 。
同学们在用某硫酸溶液处理金属废料(主要是生铁)时,观察到溶液发烫并闻到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甲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有SO2,原因是 。
(2)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药品并结合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药品: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碱石灰(吸收水和CO2)。【药品可重复选用,每一步均反应充分】
(Ⅰ)B中盛放的试剂是 ,A、B装置不能互换,原因是: 。
(Ⅱ)若观察到 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CO无H2。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D中反应前有样品10g(样品中可能混有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7.6g,则原样品的成分为: 。(写出物质及其对应的质量)
在学习金属时,老师布置同学们对家中的各种金属进行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种类的金属,小涛向父母求助,从爸爸的化验室拿到了金属锰(Mn),从妈妈的首饰盒里找到了纯钯(Pd)戒指与吊坠。课上交流时大家对这两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产生了兴趣。
Mn |
Pd |
(1)小昕同学仔细观察后提出了初步猜想:
由于有的锰锭上已经覆盖了红褐色的锈,而经过长时间佩戴的钯金戒指还很光亮,所以
相对活泼一些。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验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
(Ⅰ)取少量PdCl2溶液于小烧杯中,用镊子加入一小块金属锰。 |
有黑色粉末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色(MnCl2)。 |
(Ⅱ)取相同的稀硫酸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入两种金属。 |
其中一支烧杯中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粉色,另一个烧杯中无明显现象。 |
(3)初步结论:猜想成立;实验①(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小柱同学进一步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② |
(Ⅰ)取少量CuSO4溶液于一个小烧杯中,用镊子加入金属 ,一段时间后取出冲洗。 |
无明显现象。 |
(Ⅱ)取少量AgNO3溶液于另一个小烧杯中,用镊子加入金属钯,一段时间后取出冲洗。 |
无明显现象。 |
|
(Ⅲ)取少量PdCl2溶液于第三个小烧杯中,加入老师提供的Pt丝。 |
无明显现象。 |
(5)结论: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应该排在 和 之间。
(6)反思:根据上述实验,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两种方法为 。
(7)应用:根据总结出的方法,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要求采用与(4)中不同的方法)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探究Mn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