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5.1人与环境练习卷
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物种,又有“活化石”之称的是( )
A.熊猫 | B.扬子鳄 | C.大鲵 | D.麋鹿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的植株。这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A.经济价值 | B.潜在价值 |
C.科研价值 | D.间接价值 |
美国的玉米受到一种病菌的危害,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野生植物中发现了这种病菌的抗性基因,并用此改良了玉米品种,提高了产量。这说明野生植物的( )
A.基因库的资源效益越来越显著 |
B.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
C.生态效益越来越显著 |
D.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 |
过度放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地上部分稀疏低矮 | B.根系变短,根量变少 |
C.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 D.草原生产力减弱 |
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合的一项措施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
下列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的是( )
A.世界上野生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B.我国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特别多 |
C.我国的经济物种丰富,居世界第一位 |
D.我国生态系统种类单一 |
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目前,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
A.淀粉餐具 | B.塑料餐具 |
C.植物纤维餐具 | D.纸质餐具 |
据统计,截至1994年,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的湖泊被围垦的面积就达到1132.2 km2。到1997年,我国某地退化草原的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50%左右。这些事实说明( )
A.我国物种的多样性面临威胁 |
B.我国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 |
C.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
D.我国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 |
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 B.物种退化 |
C.自然条件的变化 |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
从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角度说,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不包括下列中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 B.间接使用价值 |
C.潜在使用价值 | D.商品价值 |
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
下列关于野生生物资源使用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生物资源中能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才叫直接使用价值 |
B.森林能为人们提供木材,有直接使用价值;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各种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所以又有间接使用价值 |
C.针对野生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用于生产活动能创造经济价值,所以这是一种间接使用价值 |
D.野生生物资源的美学价值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因此是一种潜在的使用价值 |
在过去的2亿年中,自然界大约每二十七年就有一种植物从地球上消失,每个世纪有90多种脊椎动物灭绝。而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 B.基因突变 | C.种间斗争 | D.人为破坏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导致我国人口急剧增加的因素是( )
A.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 B.生活水平的提高 |
C.环境污染状况严重 | D.人口基数过大 |
发展绿色产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
(1)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均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根据报道,1999年7月2日、3日在河北沧州市歧口附近及天津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海洋中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成红色、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赤潮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细菌等。从生物学原理上来分析,赤潮时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从以下方面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
气候条件: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环境因素:
(3)如何防治赤潮?
由于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某湖水被DDT污染,其浓度为0.00005 ppm。现检测发现该湖泊生态系统中A、B、C、D、E、F六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对象 |
A |
B |
C |
D |
E |
F |
表中的数据为各种生物个体所含DDT浓度的平均值 |
DDT浓度(ppm) |
0.005 |
2.0 |
0.5 |
0.06 |
5.5 |
0.04 |
根据上表所列的检查结果,请分析:
(1)这个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表中的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内的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4)表中所列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_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为__________。
(5)DDT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原理,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______,其次是______。
以下是关于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将放置一天的淘米水、河水、蒸馏水各5 mL,分别注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各滴加10 g·mL-1的亚甲基蓝溶液三滴,把上述试管在温暖环境放置40分钟后,A试管内的水样由蓝色变为无色,B试管内的水样由蓝色变为浅蓝色,C试管内的水样颜色无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试管水样中大量繁殖的生物是 。
(2)A、B试管水样变色的原因是 。
(3)经检验,上述A、B试管水样的有机物污染程度是 。
(4)盛有蒸馏水的C试管在检验中起了__________作用。
苔藓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某地空气中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的生长情况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污染情况。
材料用具:生长情况一致的葫芦藓4盆,透明塑料袋,50 mL注射器,双面胶纸。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大号塑料袋排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若干。
第二步:……
……
预期:经过24小时,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污染情况下葫芦藓的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示预报污染情况。
请写出方法步骤中的第二步及以后各步。
据报道,1952年2月,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3.8毫克,烟尘4.5毫克,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内约4000人死亡,请回答:
(1)流经该城市的河流也因此受到污染,并引起鱼类的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能形成________________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________系统危害最大,将会造成____________等病症(举出两种主要病症)。
(3)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组织。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