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挑衅(xìn)叱咤(zhà)戏谑(xuè) 忧心忡忡(chōng)
B.谀词(yú)伫立(zhù)濒临(bīn)锲而不舍(qì)
C.确凿(záo)炽热(zhì)狡黠(xiá)一抔黄土 (póu)
D.陨落(yǔn)剽悍(piāo)倔强(jué)气冲斗牛(dòu)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伦比声名狼籍廓然无累销声匿迹
B.出类拔萃锋芒必露一代天骄莫衷一是
C.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化为乌有张皇失措
D.擎天撼地不可名状重蹈复辙别出心裁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正楷字,笔画清晰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8分,每小题1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⑥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⑧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_____________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走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路欣赏了无数美景。(A)我们曾拜访冬天的百草园,感受人迹罕至的荒园中雪地捕鸟的乐趣;曾走进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领略世外桃源的如梦似幻;                                    。一路上,我们还品尝了端午的鸭蛋、香醇的春酒,聆听了云南的歌会、北京的吆喝……(B)语文,有着无穷的魔力,既然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①仿照(A)处画曲线的句子,为横线处补写句子。
②文段中(B)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部使用)进行修改。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A的眼睛流出眼泪来,说:“请老太爷帮帮忙,我成家了,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住了,向B说:“那磨房里冷呵!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B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A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一边说着,一边戴起狗皮帽子来,眼泪汪汪的就走了。A刚一走出屋去,B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问着B:“为什么不准说,为什么不准说?”
B说:“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A难为情了。”
①选段中的人物“A” 指的是: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③在“我”的成长历程中,“B”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我从“B”身上受到了哪些人生的教育?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理解。(3分)
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直言“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
到花鸟,视觉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

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愁苦之心。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节选自《墨子•公输》)
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公输》词汇积累卡  卡片编号:01
类别
语 句
词语
意思
实词
舍其文轩
文轩
 
古今异义
荆之地方五千里
地方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今有人于此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①王吏之攻宋也②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C.①邻有短褐而欲窃之②出淤泥而不染
D.①此为何若人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墨子劝服楚王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②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所贵:最要紧的。⑤调:谐调。⑥逮:赶上。 ⑦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通“尚”,还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
子 之 教 我 御 术 未 尽 也。
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本文阐述了古代桥梁命名的依据,请你列举出其中的六种。
阅读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阅读文章第⑥段,说一说加点词语“仅”的表达作用。
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
C.第③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
D.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A)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B)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题目有何妙处? 
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第③段(A)句的加点词语“捕捉”如果替换为“聆听”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B.从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④段(B)处画线语句。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第⑧段划线句中,为什么这些委婉百啭的声音会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②不能抄袭文章原句;③60字左右)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你的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