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卷
电影的传入与应用,和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同步,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下列关于照相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末的东方国家 |
B.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
C.照相摄影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 |
D.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育才中学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
B.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
D.武昌起义后的武昌城门楼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的题材是( )
A.战争 | B.市民生活 |
C.戏剧 | D.科普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新变化表现在( )
①看戏 ②照相术的传入 ③电影的传入 ④电脑的使用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
B.新文化运动以后 |
C.戊戌变法以后 |
D.辛亥革命爆发后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
A.先生 | B.某君 |
C.老爷 | D.同志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的是( )
A.剪发辫 | B.易服饰 |
C.改称呼 | D.禁缠足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在清末民初,中山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它的服饰名称来源于( )
A.中山服装厂出品 |
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
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
D.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西服的引进 |
B.中山装的出现 |
C.女士高领服装的出现 |
D.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中山装的两个袖口上各有三个纽扣,你知道它代表什么含义吗(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三民主义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 |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 )
A.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发辫 |
B.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 |
C.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
D.下令民间男子改穿中山装 |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识读下图,请完成:
(1)这是什么服装?它为什么在清末民初流行?
(2)此服装前襟四个口袋后来被赋予什么含义?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2.11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