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卷

《国语·晋语》曰:“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应该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最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文字
C.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天演论》的发表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变法法令的发布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A.驱除鞋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正确的是

A.7月1日北京 B.7月1日上海
C.7月23日上海 D.7月23日嘉兴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应该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8年,尼克松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说:“我们必须不忘掉中国。我们必须不断寻求机会和她谈谈”。他第一次“和她谈谈”的文献成果是

A.《朝鲜停战协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应得益于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萨拉托加大捷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兰西人正在为全人类的神圣权利而战斗——拿破仑”。对此战斗评价客观的是

A.拿破仑战争仅为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而进行
B.拿破仑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神圣战斗
C.拿破仑战争是侵略和争霸的战争
D.拿破仑战争既有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性,又有侵略和争霸性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A.飞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汽船的发明 D.火车的发明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指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应该是

A.自由、平等、共和国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民族、民权、民主 D.民族、民权、民生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是

A.维也纳会议 B.凡尔赛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

A.政府对经济放任自由政策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债务大山压得喘不过气的希腊上月宣布,将在互联网上拍卖多座政府建筑。使希腊在经济方面受益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北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如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该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俄罗斯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建设世界名城已经成为扬州全市人民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作为建城之始,扬州已有

A.近3000年历史 B.近2000年历史 C.近2500年历史 D.近1500年历史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博也”此句是指

A.大运河开凿的理由 B.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C.唐代对外交通发达 D.元朝的漕运和海运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4月18日,2013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国际盆景大会在东关街上的街南书屋开幕。“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A.李白 B.杜甫 C.张若虚 D.杜牧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界非遗传承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古籍线装书生产基地……雕版线装图书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越来越得到读者的喜爱。广陵古籍刻印社早已成为国内线装书生产的“龙头”,生产的线装书得到“国书”的美誉。                                 ——《扬州晚报》(2011年10月4日)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及扬州注意传承雕版印刷术的现实价值。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哪一项科技发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项发明的历史
作用。
(3)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哪些优点?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十分危险),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造成当时中国“国势岌岌”局面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神圣抗战”主要是指抗战中的哪两次重要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地位各是什么?依据教材归纳两次战役的共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欧洲实现了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步骤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地球村”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趋势?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该趋势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来源:2013届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适应性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