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高中化学选修6 4.1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练习卷
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A.盐酸的浓度 | B.铝条的表面积 |
C.溶液的温度 | D.加少量Na2SO4固体 |
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水的浓度或温度可以加快镁跟水的反应速率 |
B.在高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增加CaCO3浓度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 |
C.增大H2SO4的浓度,可以加快锌与H2SO4反应制取氢气的速率 |
D.在反应S2O32-+2H+=== S↓+SO2↑+H2O中,增大S2O32-或H+的浓度可以加快硫析出的速率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B.100 mL 2 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1、2 mol·L-1、18.4 mol·L-1)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1的硫酸于试管中 ②____________ |
反应速率Mg>Fe,Cu不反应 |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已知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5)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丙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的影响。
(6)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钾 B.硫酸锰
C.二氯化锰 D.水
演示铁在纯氧中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铁丝利用率 |
B.提高反应温度 |
C.增大反应的接触面 |
D.使瓶底氧气充分利用 |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D)=0.4 mol·L-1·s-1
B.v(C)=0.5 mol·L-1·s-1
C.v(B)=0.6 mol·L-1·s-1
D.v(A)=0.15 mol·L-1·s-1
100 mL 6 mol·L-1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双选)( )
A.碳酸钠 | B.水 |
C.硫酸钾溶液 | D.硫酸铵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 mol·L-1盐酸和0.1 mol·L-1醋酸分别与2 mol·L-1 NaOH 反应的速率相同 |
B.0.1 mol·L-1盐酸和0.1 mol·L-1 HNO3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
C.Mg和Fe与0.1 mol·L-1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
D.大理石与大理石粉分别与0.1 mol·L-1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
在一定温度下,A、B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A+B===C+D。
a.将0.2 mol/L A溶液和0.2 mol/L B溶液各20 mL混合
b.将0.5 mol/L A溶液和0.5 mol/L B溶液各50 mL混合
c.将1 mol/L A溶液和1 mol/L B溶液各10 mL混合,同时倒入30 mL蒸馏水
d.将1 mol/L A溶液20 mL和1.2 mol/L B溶液60 mL混合
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d>b>c>a B.b>d>a>c
C.d>c>b>a D.b>c>d>a
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
进行如下实验:在锥形瓶a中放入1 g绿豆粒大的碳酸钙,在锥形瓶b中加入1 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的盐酸。如图所示(x表示时间,y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初始浓度c/mol·L-1 |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
||
CH3COCH3 |
HCl |
Br2 |
||
① |
0.80 |
0.20 |
0.0010 |
290 |
② |
1.60 |
0.20 |
0.0010 |
145 |
③ |
0.80 |
0.40 |
0.0010 |
145 |
④ |
0.80 |
0.20 |
0.0020 |
580 |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停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①IO3-+5I-+6H+===3I2+3H2O ②I2+HSO3-+H2O===2I-+SO42-+3H+。当反应进行到15 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反应被称做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KI |
B.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速率较快的是② |
C.时钟反应的快慢由反应②决定 |
D.“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现象与①②的反应速率有关 |
已知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H2SO4反应可析出单质硫沉淀: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某同学按下表进行实验,请你判断哪一组先出现浑浊?
编号 |
加3% Na2S2O3(mL) |
加1∶5的H2SO4(滴) |
温度(℃) |
出现浑浊的快慢 |
1 |
5 |
25 |
室温 |
|
2 |
5 |
15 |
室温+10 |
|
3 |
5 |
25 |
室温+20 |
|
答案:________________。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下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c(I-)/mol·L-1 |
0.040 |
0.080 |
0.080 |
0.160 |
0.120 |
c(S2O82-)/mol·L-1 |
0.040 |
0.040 |
0.080 |
0.020 |
0.040 |
t/s |
88.0 |
44.0 |
22.0 |
44.0 |
t1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挖掘许多有趣的实验,例如:
Ⅰ.[火球游泳]水火不相容,这是人们公认的常识,从来没有看见过火球能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然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火球游泳”小魔术。他在一个100毫升的烧杯里面装上自来水,然后用镊子将一块豆粒大的金属钾,轻轻地放在烧杯里,这时,烧杯里的水面上立刻生成个火球,这个火球在水面上滚来滚去,同时发生嗤嗤的响声,场景十分壮观。
Ⅱ.[“蓝瓶子”实验]在250 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 g氢氧化钠、100 mL蒸馏水、2 g葡萄糖(粉末),振荡使其溶解。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瓶塞(如图),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静置,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蓝色。可反复多次。已知:亚甲基蓝容易被还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金属钾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出一小粒金属钾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Ⅰ中金属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蓝瓶子”实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A.从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B.在原烧瓶中经A处鼓入空气,溶液又慢慢变蓝了。静置片刻后,蓝色又消失。再次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
C.为了进一步弄清是何种成分引起的,他又继续探索。从A处改通纯净的N2、CO2,都不能使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变蓝。把制得的氧气从A处通入,发现上述无色溶液慢慢变为蓝色。
到此为止,“蓝瓶子”实验原理有了科学结论,请你总结“蓝瓶子”实验的变色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