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天津]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封建”、“郡县”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清朝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日天择。”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l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表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是

1894—1912年:社会变革,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这段话主要表明他主张

A.君主立宪 B.法律至上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首相迪士累利(1804-1881)曾说:“当茅屋不舒服的时候,宫殿也是不会安全的”。基于这种认识,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A.解放生产力 B.加快殖民扩张步伐
C.加速城市化 D.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思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能有力而持续地到达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两个文明之间“时断时续的交往”。“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与哪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5分)
材料二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命题”是指什么?“60年代、90年代的新陈代谢”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6分)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症结所在,为二战后的改革和调整指明了方向。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
——摘编自《历史学习精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8分)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960—1280年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l/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材料中所说的“公元960—1280年间”和“1700—1840年间”分别是指哪两个时期?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到了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8分)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分析16世纪“欧洲世界经济体”时,提出了“中心国家”、“边缘地区”等概念术语。“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优势的国家,“边缘地区”的特征是本土国家很虚弱,包括从根本不存在的国家(指处于殖民地状态)到自立程度很低的国家(即指处于新殖民地状态)。
(1)依据材料一中的观点,指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心国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世界地位确立的原因。(7分)
材料二  1946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1948年4月至l 952年6月,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他们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
——编自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之间的什么关系?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8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与西欧之间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分)

来源:201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