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湖北]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概念是由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B.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推翻了绵延几千年的、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论断
C.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下
B.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一定是在向下加速运动
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内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物体超重时,所受重力增加了;物体失重时,所受重力减小了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物体自t =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
B.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C.在0~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6.67 m/s
D.在4 s ~ 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政府一再挑衅,并于去年九月发起购岛闹剧。对此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上下共同掀起保钓高潮。中国人民解放军做为坚强后盾更是频频亮剑,一批批重量级装备纷纷闪亮出场。国产最先进武装直升机武直—10(WZ—10)已经进行多次试飞,右下图为一架WZ—10在钓鱼岛海域用“拖曳扫雷具”进行近岛扫除水雷演习模拟图。拖曳型扫雷具质量为m,由于近岛海水的流动对扫雷具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使轻质软绳偏离竖直方向,当直升机相对地面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成θ角,已知扫雷具所受的浮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Z—10受重力、软绳的拉力、空气的阻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B.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C.扫雷具受到的浮力大小一定等于mg
D.扫雷具受到海水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小于绳子的拉力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AB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A点,另一端B用轻绳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轻绳系着B端并绕过定滑轮C,用力F拉绳,开始时∠BAC>90°,现使∠BAC缓慢变小,直到杆AB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

A.力F大小不变
B.力F逐渐增大
C.两段绳对轻杆B端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不变
D.两段绳对轻杆B端的作用力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形状都为长方体的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A、B间接触面粗糙,它们以沿斜面向上的相同初速度冲上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在A、B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B物块受到沿接触面向上的摩擦力
B.上升和下滑过程中,B物块始终不受摩擦力
C.下滑过程中,A、B两物块将发生相对滑动
D.A、B两物块上升至最高点时,它们均处于平衡状态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B为赤道上空的近地卫星,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若它们的运动都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比较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者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ωA = ωB = ωC
B.三者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 < vB < vC
C.三者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 > aB > aC
D.三者的周期关系为TB < TC = TA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的恒力F竖直向上拉B,当上升距离为h时B与A开始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与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B.B与A刚分离时,A与B的加速度相同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 B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为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下落的加速度为,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B.物体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D.物体动能增加了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为0.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它的两个正交分速度图线分别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最初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8m
B.5 s末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从开始至6 s末物体先做曲线运动后做直线运动
D.从开始至6 s末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总功为 - 2 J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立即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1)若图乙中示波器显示屏上横向的每小格对应的时间为1.00×10-2s(即乙图中t轴每大格表示5.00×10-2s),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r/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1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______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A后边连接着纸带,纸带可由接了50 HZ交流电源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迹。小车(含小车上放的砝码)的质量为m1,小桶(含桶内放的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为了便于分析,应作图像
D.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只是把长木板放于水平面上便进行实验,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3)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 杭州市民吴菊萍徒手勇救小妞妞,被誉为“最美妈妈”。 设妞妞的质量m =10kg,从离地h1 ="21.5" m高的阳台掉下,在妞妞开始掉下时,吴菊萍立刻奔跑到达妞妞的正下方,站立着张开双臂在距地面高度为h2 =1.5m处接到妞妞,缓冲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m/s2。求:

(1)妞妞在被接到前下落的时间t1
(2)在缓冲过程中吴菊萍对妞妞做的功W和吴菊萍对妞妞的平均作用力F的大小。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由一半径为4R、圆心角为的圆形的光滑滑槽C1和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滑槽C2、C3以及一个半径为2R的半圆形光滑圆管C4组成,C4内径远小于R。C1、C2、C3、C4各衔接处平滑连接。现有一个比C4内径略小的、质量为m的小球,从与C4的最高点H等高的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水平抛出后,恰好沿C1的A端点沿切线从凹面进入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在P点开始平抛的初速度的大小;
(2)小球能否依次顺利通过C1、C2、C3、C4各轨道而从I点射出?请说明理由;
(3)小球运动到何处,轨道对小球的弹力最大?最大值是多大?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布朗运动虽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 >10–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研制出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

E.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2)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纯油酸1.00mL注入容量为250mL的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浅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油酸在水面上会很快散开,形成一油酸薄膜,待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
④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已知边长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由小正方形边长和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计算得此油膜面积为3.60×102cm2
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可求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保留3位有效数字)
(3)(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U形管中用水银柱封住一段空气柱L,当空气柱的温度为t1=7℃时,左臂水银柱的高度h1 =15cm,右臂水银柱的高度h2 =" 10" cm,气柱长度L1=20cm;仅将管内被封住的空气柱加热到t2=127℃且稳定时,图中的h1变为h1′= 10cm。不考虑水银和管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强始终不变。当时的大气压强多大?(单位用cmHg)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简谐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点A、D的振幅相等
B.在该时刻质点B、E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在该时刻质点A、C的加速度为零
D.在该时刻质点D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
E.图中所有质点都做简谐运动且振动周期相同
(2)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以O点为悬点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系石块的树枝始终静止),用电子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②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只是测出悬点O到石块上方的节点A的距离,并就把OA距离当做摆长,这样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9分)两束平行的、同频率的红色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始终不改变传播方向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① 玻璃材料对该红光的折射率;
② 光从A点到达P点的时间。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在很多核反应中,由于有核能的释放,所以才会有质量的亏损
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
D.入射光的频率如果低于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即使增加该入射光的强度,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E.康普顿效应不仅表明了光子具有能量,还表明了光子具有动量
(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在氢原子核外电子由量子数为 2的轨道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轨道的过程中,将     (填“吸收”、“放出”)光子。若该光子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一群处于量子数为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有     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3)(9分) 如图所示,一质量m1= 0.48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车顶右端放一质量m2= 0.2kg的小物块,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现有一质量m0= 0.02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最终小物块以5m/s的速度与小车脱离。子弹与车相互作用时间极短。g取10 m/s2。求:

① 子弹刚刚射入小车时,小车速度v1的大小;
② 小物块脱离小车时,小车速度v1′的大小。

来源:2012-2013学年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