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北京]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可做抗酸药
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是碘化钾
C.味觉上具有酸味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铝和铝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高 B.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C.镁铝合金腐蚀时,镁先于铝被腐蚀 D.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g H18 2O含有的中子数为5NA
B.1 mol羟基(-OH)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1 mol 氯气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数目一定为2NA
D.标准状况下,11.2L己烷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B.氨基酸和蛋白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C.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都能水解,最终水解产物都为葡萄糖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A.0.01 mol/L盐酸 B.0.01 mol/L Na2CO3溶液
C.pH =" 4" NaHSO3溶液 D.pH =11氨水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解释物质用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Fe2(SO4)3净水 Fe3+ + 3H2O Fe(OH)3 + 3H+
B.用Na2S处理含Hg2+废水 Hg2+ + S2-HgS↓
C.用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 Ca2+ + CO32- CaCO3
D.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SO2排放 2CaCO3 + 2SO2 + O22CaSO4 + 2CO2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烷的沸点高于丙醇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C.由苯酚和甲酸缩聚而成
D.可用新制的Cu(OH)2鉴别乙醛、乙酸、乙醇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之和为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Z
 
Y
 

 
A.三种元素中,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B.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相互反应的产物是共价化合物
C.三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Z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最稳定
D.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可能发生反应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白色粉末Na2CO3
B.SO2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aSO3
C.打磨过的铝箔和未打磨的铝箔分别在空气中灼烧,两种铝箔均熔化但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熔点比铝高
D.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变红,Na2CO3溶液红色较深,说明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合成甲醇:CO(g) + 2H2(g)CH3OH(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
B.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C.任意时刻,T2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均大于T1温度下的速率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A.相同体积③、④溶液分别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③>④
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OH)>c(H)
D.VL ④溶液与VL ②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Va + Vb),若混合后溶液
pH = 4,则V: Vb =" 11" : 9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NO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B.
C2H4
 溴水   
溶液褪色
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C.
SO2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还原性
D.
NH3
Mg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H3有碱性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4 mL 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0.1 mol/L H2C2O4溶液
2 mL,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0.1 mol/L H2C2O4溶液
4 mL,记录褪色时间
证明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1mL 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Mg(OH)2 >Fe(OH)3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证明非金属性S>C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反应Cu (s) + 2Ag+ (aq)  Cu2+ (aq) + 2Ag (s)设计成原电池,某一时刻的电子流向及电流计(G)指针偏转方向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
B.当电流计指针为0时,该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0
C.若此时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随着NaCl量的增加,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幅度减小→指针指向0→向左偏转
D.若此时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随着NaOH量的增加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幅度减小→指针指向0→向左偏转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用电子式表示D2G的形成过程       其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3)C2-、D+、G2-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   >   (用离子符号回答)
(4)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

① 溶液a和b分别为              
② 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B > A的原因       
(5)将0.5 mol D2C2投入100 mL 3 mol/L ECl3溶液中
①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 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含氯消毒剂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工业生产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大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氯气可用于制取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离子方程式为       
(3)下列措施能增强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是       
A.加入适量醋酸  B.加入适量亚硫酸  C.加入少量NaOH粉末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所得溶液恰好为中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 + c(H) = c(OH) + c(Cl)
B.c(Na) = c(ClO) + c(Cl)
C.c(Na) = 2c(ClO) + c(HClO)
(5)84消毒液不能用于消毒钢铁(含Fe、C)制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钢铁制品表面生成红褐色沉淀。正极反应为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氨气是生产化肥、硝酸等的重要原料,围绕合成氨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氢气既能与氮气又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条件却不相同。
已知:2H2 (g) + O2 (g) = 2H2O (g)  ΔH =" -483.6" kJ/mol
3H2 (g) + N2 (g)  2NH3 (g) ΔH =" -92.4" kJ/mol

计算断裂1 mol N≡N键需要能量      kJ , 氮气分子中化学键比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键     (填“强”或“弱”),因此氢气与二者反应的条件不同。
(2)固氮是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自然界中存在天然的大气固氮过程:N2 (g) + O2 (g) =" 2NO" (g) ΔH =" +180.8" kJ/mol ,工业合成氨则是人工固氮。
分析两种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反应
大气固氮
工业固氮
温度/℃
27
2000
25
350
400
450
K
3.84×10-31
0.1
5×108
1.847
0.507
0.152

 
A.常温下,大气固氮几乎不可能进行,而工业固氮非常容易进行
B.人类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是无意义的
C.工业固氮温度越低,氮气与氢气反应越完全
D.K越大说明合成氨反应的速率越大
(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甲、乙、丙三种方式分别投料, 发生反应:3H2 (g) + N2 (g)  2NH3 (g)测得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40%。

 
N2
H2
NH3

1
3
0

0.5
1.5
1

0
0
4

判断乙容器中反应进行的方向       。(填“正向”或“逆向”)
达平衡时,甲、乙、丙三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大小顺序为       
(4)氨气是合成硝酸的原料,写出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黄铜矿精矿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及金属铜的工艺如下所示:
Ⅰ.将黄铜矿精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少量CaO、MgO、Al2O3)粉碎
Ⅱ.采用如下装置进行电化学浸出实验

将精选黄铜矿粉加入电解槽阳极区,恒速搅拌,使矿粉溶解。在阴极区通入氧气,并加入少量催化剂。
Ⅲ.一段时间后,抽取阴极区溶液,向其中加入有机萃取剂(RH)发生反应:
2RH(有机相)+ Cu2+(水相)R2Cu(有机相)+ 2H(水相)
分离出有机相,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使Cu2+得以再生。
Ⅳ.电解硫酸铜溶液制得金属铜。
(1)黄铜矿粉加入阳极区与硫酸及硫酸铁主要发生以下反应:
CuFeS2 + 4H= Cu2+ + Fe2+ + 2H2S    2Fe3+ + H2S = 2Fe2+ + S↓+ 2H
① 阳极区硫酸铁的主要作用是       
② 电解过程中,阳极区Fe3+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原因是       
(2)阴极区,电极上开始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后有固体析出,一段时间后固体溶解。写出上述现象对应的反应式       
(3)若在实验室进行步骤Ⅲ,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的主要实验仪器是       ;加入有机萃取剂的目的是       
(4)步骤Ⅲ,向有机相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Cu2+得以再生的原理是       
(5)步骤Ⅳ,若电解200mL0.5 mol/L的CuSO4溶液,生成铜3.2 g,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Fe3+与Fe2+相互转化,实验方案及现象如下:
Ⅰ. 配制FeCl2溶液
取部分变质的氯化亚铁固体[含有难溶性杂质Fe(OH)2Cl],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适量铁粉。
Ⅱ. 实验探究Fe3+与Fe2+相互转化
实验1:
0.1 mol/L Fe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
实验2:
0.1 mol/L FeCl3溶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未褪去
写出Fe(OH)2Cl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1中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的原因      
(3)实验2的现象与预测不同, 为探究可能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及现象如下:
步骤1:10 mL 0.1 mol/L KI溶液溶液明显变黄
步骤2:将黄色溶液分为三份:
试管1 取2 mL黄色溶液溶液变红
试管2 取3 mL黄色溶液溶液变蓝
试管3 取3 mL黄色溶液取上层溶液溶液变蓝(比试管2中溶液颜色深)
① 试管2中滴加K3[Fe(CN)6]检验的离子是       
② 黄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微粒有K+、Cl-       
③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顺丁橡胶及高分子生物降解性材料PBS、聚γ-BL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B为饱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       
(2)D的官能团名称是       
(3)由B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       
(4)顺丁橡胶的顺式结构简式为       
(5)写出E与B聚合生成PBS的化学方程式       
(6)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其中一种同分异体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为2:1, 其结构简式为      
a.含有酯基,不含醚键
b.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l Ag
(7)由乙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 
(8)由C生成聚γ-BL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1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