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古人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一思想观念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滑稽列传》中写道:“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制墨技术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虎溪三笑”的典故,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科技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历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年春晚的“对联征集”出了一个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你认为下列叙述可能与《静夜思》作者相符的场景是

A.自白帝乘舟回江陵时付给船家“交子” B.参加殿试受到武则天的亲自接见
C.收到汪伦送的一套青花瓷酒具 D.独酌之后欣赏《洛神赋图》摹本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阳明认为:“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诗《七律·长征》手迹

图一
材料二 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书法作品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何种书法作品?(3分)
(2)图二属于何种书法?这一书法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其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7分)
(3)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请简单概括其发展趋势。(9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6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学期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