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 ,隐士 D.英雄, 隐士,侠客,君子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仁” B.“礼” C.“德” D.“孝”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国通史》)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  )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 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
①与董仲舒的观念相符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法律与宗教信仰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进行过激烈的辩论的焦点是(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B.提出“知识即美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C.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麦马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8~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动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说:“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自由平等 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有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引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  )

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玛窦把地图上第一条了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 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
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 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所指(  )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作者为屈原遗作的爱国志向所感动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明清小说时,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和通俗小说《三言两拍》《水浒传》放到了一起,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一起不合适,前者属于艺术而后两者属于文学
B.放在一起合适,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文学是世界的,是共通的
C.放在一起不合适,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时代的文艺成就
D.放在一起合适,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没有价值           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它?(4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有地位,便先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6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