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13-201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一综合能力摸底考试生物卷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
A.神经元 |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
C.一只小猫 | D.生物圈 |
长白山是我省一处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属于
A.森林生态系统 | B.淡水生态系统 |
C.草原生态系统 | D.农田生态系统 |
如果显微镜下看到 “d”图像,则玻片写的字母是
A.p | B.d | C.q | D.b |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绿色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 B.呈绿色 |
C.呈球形 | D.体积微小 |
给急性大失血的病人输血,最好输:
A.白细胞 | B.红细胞 |
C.血小板 | D.全血 |
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现象,这是由于下列哪个过程受影响而产生的
A.开花 | B.传粉 |
C.受精 | D.结果 |
把萌发的种子放入暖水瓶中,几小时后暖水瓶中温度的变化是
A.温度不变 | B.温度降低 |
C.温度升高 | D.温度高低交错出现 |
民间传统食物“腊八粥”,从营养学角度看,其特点是
A.烹饪精良 | B.营养单一 |
C.色香味美 | D.营养丰富 |
鼠妇遇到光时会很快爬到黑暗处,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 B.环境能影响生物 |
C.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 D.生物能影响环境 |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全”全球瞩目, “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过程减少大气中的CO2 |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
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供选项 |
a |
b |
c |
A |
生物大分子 |
细胞 |
组织 |
B |
个体 |
种群 |
群落 |
C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D |
组织 |
系统 |
器官 |
如果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下面关于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 B.是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
C.是简单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 D.是复杂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反映了生物的:
A.变异现象 | B.遗传变异现象 |
C.生殖发育现象 | D.遗传现象 |
上午第四节课,小明同学突然大汗淋漓、头晕眼花,可能的原因是:
A.没吃早饭,出现低血糖现象 | B.天气太热,出现中暑现象 |
C.没写完作业,怕老师批评 | D.由于晚上睡觉太晚,上课想睡觉 |
一个西瓜有很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 | 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 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 _____;图中表示R基团的编号是____________。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在该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
(4)氨基酸是____ ______的基本结构单位,它的结构通式是______ __。
今年4月,某学校高一学生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同一种传染病,该病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1)该病的病因是( )
A.缺少某种营养物质 B.某种病原体入侵
C.某激素分泌异常 D.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物分析,找到了致病元凶。它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该元凶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或“病毒”)
(3)发生这种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4)小敏接种过乙肝疫苗,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这种传染病。她的想法对吗? ,因为 。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一时段内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空气湿度最小的是 。这种差异的说明了 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
(2)如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曲线的形式表示,则坐标中A曲线表示哪一处的湿度变化: 。从曲线中可以了解到中午时段空气湿度最 ,还可以了解相同时段内,不同 的空气湿度的差异。
(3)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各用三个干湿计测量,并认真记录 |
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
D.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