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南]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使各民族文学的本土性成为作家焦虑的问题。本土性、民族性是与全球化、现代性相对的概念。所谓文学本土性,是指文学内容与形式与其所产生的本土的现实关联性以及本土文学的独特个性。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小说的观念、叙事方式、场景营造等,很多都来自对西方小说的“横”的移植,而非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纵”的继承。这种“横”的移植终究还要和“纵”的继承相结合,才能使之根深而叶茂。
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就曾经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
中国传统小说植根于乡野闾巷。在中国传统文体分类中,诗文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文体,而戏曲、小说尤其是古典白话小说,则更多地与下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嘈杂、贫困的乡野闾巷,是故事的集散地,是生活细节的稠密地带,也是古典白话小说生长的沃土。如果说早期古典白话小说主要出自于说书人之口,内容尚不离史传,而至晚从《金瓶梅》开始,充满着家长里短生活细节的白话小说便主要出自低等文人或不第文人之手。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百姓找到了幅员更为辽阔的新天地,以及表达他们内心渴望的新方式。小说更多采用中国绘画熟稔的散点透视法。较之于西方小说强调逻辑性的叙述以及对理性的过分依赖,这种纯然中国式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自如地展现本土化的生活。
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是较为彻底的世俗性。即使是对鬼神的细致描写,也仅仅是凡间人世的投影,本意原不在仙界,而在对人世的劝诫。中国传统小说可能缺少西方小说中的崇高感和悲剧性,但其中人伦的温暖,人性固有的卑劣对人本身造成的伤害、对德性和善构成的威胁,却刻画得入木三分。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改恶从善,善莫大焉”不仅是古典中国的伦理观,也完全可以当作中国传统小说精神的真实写照。
钱钟书说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意思是说,古往今来,所有种族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相同的问题、难题和主题。所谓民族性,是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处理相同问题、难题和主题的不同方式以及应对机制。中国古典小说早已发明了一整套处理中国人生活细节的观念、叙事方式、语调、色彩等等,只需恰当的现代转型,就能胜任今天的文学书写。
当下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化,生产着无数令人感动、感慨、感伤的生活细节。而现代小说观念、叙事方式,已经被证明能有效表达中国的故事,如果再加上来自本土的技法和叙事风格,我们的小说家便真正是如虎添翼了。
(摘自2013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刘淑欣《文学创作要重视古典传统》
下面关于文学创作要重视古典传统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新文学以来的小说创作,大多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不重视对中国传统小说写法的借鉴,这会影响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传统小说虽可能缺乏崇高感和悲剧性,但对人伦的温暖、人性固有的卑劣对德性和善构成的威胁能够进行入木三分地刻画,值得继承。
C.主要出自低等文人或者不第文人之手的古典白话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作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找到了全新方式。
D.时下小说创作能够有效地刻画生活细节,表达中国故事,如果再加上来自本土的古典传统技法和叙事风格,小说家就会如虎添翼。

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演讲启示中国作家,创作只有将古典小说传统与西方小说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在中国传统文体创作中,诗文出于文人士大夫之手,而与下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古典白话小说主要出自于说书人之口。
C.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虽不像西方小说强调逻辑和理性,但采用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却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自如地展现本土化的生活。
D.中国传统小说比较倾向于对世俗性的挖掘和表现,有时借助于神仙鬼怪等投影凡间人世,进而达到劝诫世人向善的目的。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素材多取于嘈杂、贫困的乡野闾巷,这儿生活着下层百姓,生活细节稠密,作品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B“向善”不仅是古典中国的伦理观,也可以看作中国传统小说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
C.文章引用钱钟书的话,意在说明处理相同问题、难题和主题时,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应对机制,没有必要千篇一律。
D.当下的文学创作能够胜任今天的文学书写,但中国古典小说成套的叙事方式、语调、色彩等经过恰当转型,也毫不逊色。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父操,轻侠有胆气。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时权撤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节选自《三国志•凌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侠有胆气轻:率性
B.破贼都尉行:代理
C.统其侮慢疾:痛恨
D.乃率士卒厉:严厉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凌统在合肥之战失利时保护孙权突围的一组是
①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  ②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
③身当矢石              ④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
⑤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⑥统被甲潜行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凌统头脑冷静,果断刚强。进攻麻屯之前,督将陈勤在宴会上辱骂凌统,凌统只是流泪没有搭理他。在进军路上陈勤再次侮辱他时,他终于忍无可忍,砍伤陈勤。
B.凌统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对不讲规矩、随意欺侮他人的陈勤,他敢于当面指斥,拒不接受陈勤的罚酒;合肥之战失利,亲信部下无一生还,他悲痛不能自已。
C.凌统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进攻麻屯时,亲自冒着敌方的箭雨和擂石往前冲,大败反贼;在孙权陷入曹将张辽的包围时,奋不顾身,冲入重围,保护孙权突围。
D.凌统慷慨大度,体恤下属。同乡盛暹应孙权诏命夜间到达,他慌忙提衣出门,执手迎进室内,毫无妒忌之心;在军旅中,他爱护部下中的贤士,贤士们也仰慕他。

把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
(2)今臣亡国贱俘,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好事近
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秦观,字少游。在哲宗绍圣元年(1094)被贬为监处州酒税,三年徙郴州。这首词大约作于二年的春天。
上阕描绘了词人梦中奇丽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色的奇丽之处。
词的结尾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张三水饺
孙方友
张三水饺是陈州名吃。在陈州一带,提起张三饺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据传,张家原籍是河北河间房任丘县。有一年河北遭荒年,张家上辈带着一家老小逃荒来到陈州城东湖边,为了谋生,开始做水饺生意,维持生活。到了1870年,张家的独生子张三长大成人,继承了父业。为维持经营,他想法提高水饺的质量,开始研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人们的口味特点和饮食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最佳配料方案,使张氏饺子总是保持鲜香可口。清末年间,陈州周围的饺子店基本全是普通做法,张三决定将炸馅引进中原。一开始,他用油炸馅,结果却不易消化又不出馅。张三对此苦心钻研,终于研究出汤饺馅。   
生意越做越火,张氏饺子就扩大了门面,并首开别有风味的“饺子宴”,使人大饱口福又长见识。蒸、烙、煮、炸各种形状的饺子,满满一桌,盘盘饺馅各异。最使人惊异的是“御龙锅煮水饺”,一盆蓝色的炭火,烘托着古色古香的御龙锅;一两面包成的25个小巧玲珑的元宝饺儿,在汤中上下翻滚,五龙搅水,香气四溢,闻之垂涎,食之馨口。
清末光绪年间,袁世凯回项城葬母路过陈州,当地官员特请他吃了一回张三水饺。袁世凯品尝后,挥毫留下八个大字:张三水饺,天下第一。
只可惜,当时袁世凯是在县衙里写的这几个字,并没让人送到张三饺子馆。袁世凯走后,陈州知县望着那八个字,似望到了一堆元宝。他派人喊来张三,说:“你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应该请名人写幅匾额了!”张三不解其意,说:“我家店门上的匾额不就是请陈州名家段老先生写的吗?”那知县笑道:“段老先生只能在陈州一带算名人。这样吧,你拿一万块大洋,我请袁世凯袁大人给你写一块!”张三一听让袁世凯写匾,连连摇头说:“那我可请不起!一万大洋,那可得多少碗饺子呀!”言毕,忙起身告辞。那知县大骂张三吝啬。  
张三走后,知县又拿起袁世凯的题词看了看,觉得已没什么用,正欲收起拿回暖阁,不料被师爷看到了,问道:“大人,那张三怎么没要袁大人的题词?”知县生气地说:“一个守财奴,不识货!”师爷也姓张,叫张老五,为人聪明绝顶,一听那张三不要袁世凯的题词,很是吃惊,对知县说:“大人,袁大人的这幅字是专指,除去张三,别人收藏没什么意义。这样吧,我给你500大洋,将它送给我吧!”知县一听张师爷要买字,很奇怪地问:“你要它干什么?”张师爷笑了笑说:“大人,您别忘了,我也姓张啊!这袁大人是对我们张家的题词,若弃了岂不可惜!”既然师爷如此巧妙地给自己台阶,赚一个是一个吧!于是,知县就答应了。
张师爷将袁世凯的题词拿回家后,在与张三饺子馆对面的地方租了几间房,掏高价从张三水饺馆里聘了两名师傅,也专卖水饺。
由于张师爷请来的大师傅是从张三饺子馆里掏出来的,所以凡是张三那边有卖的,这边全有,而且味儿道相差无几。一看时机成熟,张师爷便将袁世凯的题词挂了出来:张三水饺,天下第一。随即也将水饺馆命名为“张三水饺馆”。不知情者皆以为这方为正宗。尤其是外地人,更是信匾不信人。这样,很快就把张三水饺馆盖了下去。
张三自然很不满意,认为张师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将张师爷告到了县衙。知县对张三说:“你姓张,人家也姓张。兴你叫张三,就不许人家叫张老五?”张三说:“大人,如果他叫张五水饺馆,我没的说,为什么也专叫张三?”张师爷笑道:“这店开初是我开的,后来让给了我家三哥。我三哥不叫张三叫什么?”张三有理被辩得没理,反被判作诬告,不多不少,知县一下罚了三万大洋,一家伙就将张三大伤了元气。
看斗不过张师爷,张三只好含泪离开陈州,回河北老家谋生去了。
                                                    (选自《青春》,2013年第6期)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特别描写“御龙锅煮水饺”,一方面是为了表现张三水饺制作精良,另一方面是为后文袁世凯的赞誉做铺垫。
B.小说写当地官员请袁世凯吃张三水饺,一方面说明张三水饺货真价实,是本地名吃,另一方面说明他们想讨袁世凯欢心。
C.八个大字在知县这儿就是一堆元宝,他的本意是卖给张三,自己捞到一大笔钱,而张三借以装点门面,也可发财。
D.张三一听知县打算请袁世凯给自己的水饺店写匾额,就一口回绝,这说明张三不但怕官,而且是个十足的吝啬鬼。

E.张师爷说,除了张三,别人收藏袁大人的题字也没有什么意义,是因为张师爷聪明绝顶,知道这几个字价值的唯一性。
袁世凯题写的八个大字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三人物形象特征。
小说结尾写张三离开陈州,回了河北老家。有读者认为这样结尾很好,也有读者认为这样结尾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
张伯驹是我国老一辈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名人、书画鉴藏家。他与潘素女士一道,倾毕生心血与财产,收藏了大量国宝书画,并于1956年将8件古代法书珍品无私捐献国家。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建院88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得以不断充实,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他们或无私捐赠文物,或提供信息和渠道,居中联络,玉成其事,这其中就包括了张伯驹及夫人潘素。
新中国成立前,张伯驹与张大千、徐悲鸿等诸先生一起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工作任务为“书画审定”,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当溥仪盗运出宫的书画在市场上陆续出现时,张伯驹即谏言故宫博物院,尽早开展征集工作:“一、所有《赏溥杰单》内者,不论真赝,统由故宫博物院价购收回;二、选精品。经过审查价购收回。”经其考订,1198件中除赝迹及不甚重要者外,有价值之品约有四五百件,按当时价格无需大笔经费便可大部收回。
张伯驹颇为重视文物精品,曾向马衡院长建言,“余主张宁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所以,当发现精品文物在市场上出现时,他多会优先推荐故宫博物院收购,如范仲淹《道服赞》由北京古玩商靳伯声从东北购得,他居中协调,商定以黄金110两卖给故宫博物院;又如,当得知马霁川有展子虔《游春图》时,他建议故宫博物院将此卷买下,在故宫博物院无力收购以上两件文物的情况下,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张伯驹不惜鬻物举债将它们买下,一件《游春图》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在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潘素的金银首饰。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继续关注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发展,而一生所藏文物精华,也大多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兑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如晋•陆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隋•展子虔《游春图》为传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其余如唐•杜牧《张好好诗》、唐•李白《上阳台帖》等都是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物。这其中,晋•陆机《平复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宋•黄庭坚《诸上座帖》等8件古代书法精品是1956年由张伯驹、潘素夫妇捐赠国家的,国家文物局后调拨故宫博物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等都是故宫博物院当时有意收购,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入藏的。它们最终能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为中华民族所共享,张伯驹居功至伟。
1956年12月,张伯驹作为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代表视察故宫博物院,并提出了7项内容详实的建议,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定位、藏品保管、陈列、出版以及故宫古建筑的完整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建议均从维护故宫博物院发展大局着眼,其指导思想与当时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有些建议是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工作。从中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的持续关注和殷切希望。
对于张伯驹的贡献,故宫博物院一直感念于心。自1998年张伯驹先生诞辰100周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及相关机构陆续推出了系列纪念活动,以深切缅怀其高尚的品格,纪念其化私为公的奉献精神和对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2013年8月3日《人民日报》,作者单霁翔,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需要为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出谋划策,完成“书画审定”任务,故宫博物院聘用了张伯驹等人为专门委员。
B.被溥仪盗运出宫的书画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后,经张伯驹考订,其中的四五百件有价值之品由故宫博物院大部收回。
C.关于收藏文物,张伯驹主张收藏精品文物,范仲淹的《道服赞》和展子虔的《游春图》被他看中,建议故宫博物院收购。
D.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晋•陆机《平复帖》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是由张伯驹夫妇建国后捐给故宫博物院的。

E.由于一定的原因,文物精品《游春图》《张好好诗》《道服赞》等开始未能入藏故宫博物院,后经张伯驹努力,最终收藏。
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分析。(6分)
张伯驹高尚的品格是其被故宫博物院深切缅怀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张伯驹热衷于收藏法书名画,但他的初衷是“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其精神薪火相传,当今有的人因循守旧,不思创新,抵制新思想,排斥新事物。
B.个别游客对在名胜古迹上题字不以为意,乱涂乱画,影响自己形象不说,还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不少负面评价。
C.现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肉蛋奶早已经不是奢侈品了,回想过去朝不虑夕的生活,真叫人骄傲。
D.邻居家的小女孩身姿婀娜,面如傅粉,气质绝佳,多思善辩,被选中做今年五一节目支持人,我们也跟着高兴。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开学者研究发现,“之乎者也”是古代标点符号,是提示断句和语气声调,区分节奏和情感,阅读时不需要发声。
B.李密之所以不愿应诏赴任的原因,是祖母年事已高,卧病在床,气息奄奄,自己报答供养祖母的时间不多了。
C.陆虞侯早年幸得林冲照顾,才有后来的地位,不曾想却恩将仇报,为虎作伥,毙命于林教头刀下也是罪有应得。
D.法新社报道了黎巴嫩境内一顶帐篷为两家人遮风挡雨、难民疯抢食物、难民与警察发生冲突、难民扰乱当地秩序。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         ,       ,             
                  。古哲强调“天人合一” ,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
①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
②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
③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 
④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
⑤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
⑥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

A.②⑥④③⑤① B.③⑤⑥①④② C.③①⑥②⑤④ D.②⑤④①⑥③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中国画的创新必须遵循“自律”和“他律”的基本规律。“自律”就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国画的发展是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因而,                  。继承是手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才是继承的目的。“他律”是指中国画与其他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与哲学的本质联系尤为密切,哲学是社会现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         
答:①            ②             ③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真观察分析下图,根据我国制造业小型企业PMI走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2012年7月——2013年7月经济走势的主要特点。
相关链接:PMI指的是采购经理指数。由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组成。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 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时,尤其是非常接近于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夫丧命于大海。船在大海中随风雨飘摇。
鸟儿羡慕地说:“船真幸福啊!无忧无虑,还可以品味阳光、蓝天。”
云朵见了,也是由衷赞美:“看人家船多轻松啊!不负重荷,没有坎坷,一路沉默,却不失为一道风景!”
船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都错了!我是一只失去方向的船,没有前程与目标,随波逐流,最终只能被大海吞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省方城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