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陶(yě)   ②(qiè)   意   ③玲珑(tī)   透 ④一(chou)   莫展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甜静。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至,或玲珑飘逸。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篙,穿行于青山绿水中,两岸是历经风浪的班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苍桑。

错别字
 
 
 
 
正确字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单于夜遁逃。           (       《塞下曲》)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关雎》)
       ,白露未唏。所谓伊人,       。     (《蒹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们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请根据你的阅读与所学,说说教授们提出了怎样的计划改进本国语言?
在《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库之间因为什么问题而产生矛盾?格列佛又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帝国的入侵?  (2分)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主持人:②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A.毒之乎 B.几死者
猛浪奔(《与朱元思书》)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C.今吾嗣之十二年 D.悍吏来吾乡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良田美池桑竹属(《桃花源记》)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
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①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默然大喜,赍③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束④。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①伺:侦察,守候。②绐:dài,欺骗。③赍:jī,携带。④本末:事情经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
②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盛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故乡》)
(二)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
两篇课文的相关语段对中年闰土和于勒都进行了外貌描写,这些外貌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生活状况?在这些外貌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省略号往往包含丰富的内容,请分析两段划线句的省略号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说话状况和精神状态。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风雅事何必硬上弓
钱科峰
①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网游人。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个ipad玩一宿,一个手机捧半天,就是缺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有wifi,读书者几何?我们已可想而知。
②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除去八小时,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大家都在干什么?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写书的都在搞穿越搞戏说搞低俗围着重口味打转,读书的哪能聚精会神一门心思看名著读经典?职场要拼杀,社交要应酬,友情要联络,身心要娱乐,读书,有时即便有那个心,也未必有那份闲情。于是,图书大多成了家居装修时点缀书柜的软包装。
③中国是个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总量世界第一,然而与成反比的是中国读者群却不是世界第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64本,俄罗斯人均每年读55本,日本人均每年读40本,就连忙着整容做泡菜的韩国人每年也要读书7本,而中国人均每年看书是0.7本。值得关注的是,三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每年平均看书是4.5本,由此可见,国人不仅读书少,而且变得越来越不爱读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④文化大国居然读者寥寥,这事儿说出去确实有伤面子,于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识之士和官方组织坐不住了,意欲立法强制人们读书,不读书就是违法,违法就要处罚。这不,新华网有报道称,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读书,守法读书,霸王硬上弓,此情形说出去照样不光彩,老外那是自愿读书热爱读书,咱却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这读书读得也太无奈了些。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首劝学诗,既然大伙儿黑发不知勤学早,那么依靠点法律手段促进社会读书热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然而我总觉得立法读书看上去很美,做起来会很囧,试想,依法读书如何实施?读书多少如何计量?光买书不看书又如何鉴别?图书借而不阅又如何界定?真读与假读如何评判?一字一句看到脑子里的东西还真不好依法查处,硬制度要来个软着陆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由此看来,为阅读立法实在是不靠谱。
⑥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阅读好比谈恋爱,没感觉、不喜欢的总是很难通过外力捆绑到一起的,即便通过法规硬性捆绑,读者与作者都不会有幸福感。
⑦读书本是风雅事,如今却弄得像霸王硬上弓,这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还是明代的于谦说得好:书卷多情似古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要阅读更要悦读,只有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对书的热爱与嗜好,这书才能读到心里记在脑里,否则,徒增一种形式主义而已。因此,读书之事可引导可激励而不可霸王硬上弓,有关部门肯花这番心思去立法,倒不如出台政策把书价降下来,把更多的图书馆和便利借书点建起来,通过各种方式让读书益智养心的氛围浓起来。风雅之事文雅办,岂不更好更有效?!   
(摘自2013年9月《杂文报》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古人与现代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
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文章第③段讲“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请联系上下文概括一下文章都写了哪些美景和亮点?
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河流真美”?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文章第⑨段“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这一句中“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分别指什么?
文章的结尾说“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除诗歌剧本),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来源:2013-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