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湖北]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yè)造(chì) .(qīng)刻或一轮(jiàn)
B.血(shǔn)蹂(lìn)头(càn)鞭天下(chī)
C.人(gǔ)洿池(wū) .形(hài) .百无聊(lài)
D.度(cǔn)贼(máo) .沐 (ɡuàn)度长大(xiè)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城阕绰约芙蓉泣露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金樽钟鼓馔玉天涯霜雪霁寒霄
C.溽署沽取雕栏玉砌且放白鹿青涯间
D.俳优兰橑切中肯綮出师一表真名世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       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       。真正的“方圆”之人能       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       ,是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A.英勇柔和承载静默
B.英勇温和承载静默
C.勇猛平和承受沉默
D.勇猛柔和承担缄默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道,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正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B.解决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环保、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C.辩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流形式,大到国际事务的争辩,小到生活中买卖物品时的讨价还价,甚至是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会涉及。
D.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仁政,《寡人之于国也》很好体现了这一思想。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宋代词人。北宋亡国后南渡。不久,她丈夫病逝,她的生活陷入凄凉之中。婉约派代表作家,有《乐章集》。
C.我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派别。在唐代,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李白,代表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代表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琵琶行》等。
D.《阿房宫赋》为杜牧所作,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从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看来,唐代诗歌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决没有这样多的。如西汉中世,富贵化的古典词赋甚发达,北宋二百年只有描写儿女柔情的小词盛达。在唐代却不然了,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他们都在做着这样的悲壮之梦,他们的意志是坚决的,他们的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这样的诗人才可称为“真正的民众喇叭手”!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概!他们都祈祷祝颂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着同仇敌忾之志。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看吧!唐代的诗人怎样的具着“民族自信力”,一致地鼓吹民族精神!和现在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 只知道“蔷薇呀!”“玫瑰呀!”“我的爱呀!”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的人们比较起来,真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呢!
唐代诗坛的特质既如上述。但我们要问为什么唐代的诗歌都含着民族意味?为什么民族诗人在唐代不断地产生?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谁都知道唐代的国势之强,唐代的武功,至今外人话及,尚有谈虎色变之概!因为唐代除了它的没落时期——晚唐——其余一二百年,差不多都注意于对外的民族斗争。在这种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时代里,当然能陶冶得出“有力的民族诗歌”!养成“慷慨的民族诗人”了!
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和人的少年时候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代表初唐统治者的唐太宗,无论文治、武功都超轶古今。而那时候的诗人,也能一洗六朝靡靡的风气,他们都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着现实生活努力,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的怀抱,成为壮美的文学。总之,初唐摆脱六朝的靡靡文风,开导全唐的民族诗歌,继往开来,我们名之为——民族诗歌的萌芽时期。
到了盛唐,国家对外战争的次数更多,社会的组织,也渐渐呈着不安状态,所谓“安史之乱”也在这时埋下了种子。那时期的诗人,目击“外患内扰”相因未已,他们一方面诅咒内战,一方面却都存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盛唐的诗人们,无论哪一个作家,至少也得吟几首出塞诗。可见,“出塞曲”在当时诗坛上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看起来,可称“出塞曲”为唐代民族诗歌的结晶品。但究竟什么叫做“出塞曲”呢?胡云翼在他的《唐代的战争文学》里写着:“班马萧萧,大旗飘飘,军笳悠扬,军行离开长安——唐时的首都很远了;渡过黄河以北了,渐渐渡过陇头水,越过陇西,出玉门关了;或由河北直上,过了黑水头,过了无定河,渐近燕支山了,渐近受降城了。”总之,民族诗歌到了盛唐,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犹非初唐诗歌所及。再加诗歌的普通化,上至武将,下至鄙人,都有一首以上的歌咏民族精神的诗歌。无疑的,民族诗歌到了盛唐是成熟的时期了。
自中唐以后,唐朝开始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国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的诗人是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的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诗坛实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我们读了上列几首晚唐诗人的诗歌,不得不佩服他们对于修辞学的讲究,字句的美术化,使我们觉得十分满意,而音律的婉转抑扬,真可谓“弦弦掩抑声声思”了!然而当着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和千百万人民都在流离失所的时候,他们尚在那儿“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只管一己享乐,忘却大众痛苦,那就失掉诗人的人格了!唉,颓废的晚唐诗人,没落的晚唐诗人!(有删节)
下列对于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韵的铿锵、格调的度化和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使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重要的地位。
B.和西汉中世以及北宋的诗人相比,初唐诗人具有并吞四海的豪情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才是“民众喇叭手”。
C.对于与其他国家争雄,中唐诗人们大都的慷慨激烈,同仇敌忾,只有少数的几个非战诗人除外。
D.“男儿生世间,及北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杜工部作为非战诗人,仍然鼓吹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力。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诗歌的萌芽时期,初唐诗人抒写伟大的怀抱,成就壮美的文学,这与唐太宗统治的时代分不开的。
B.班马嘶嘶,飒飒秋风,胡笳短笛,将士出征,热血澎湃,大旗飘飘,“出塞曲”常常描写这样悲壮的情景。
C.盛唐之所以能成为民族诗歌的成熟期,不仅在于其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还在于民族诗歌的大众化、普及化。
D.在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晚唐的诗坛实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令人失望。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唐代诗人相比,现代诗人只是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缺失了民族自信力和民族精神。
B.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初唐和盛唐孕育了“有力的民族诗歌”和“慷慨的民族诗人”,而晚唐诗人却在国运危难之时,颓废没落了。
C.在盛唐时期,歌咏民族战争,不仅仅是诗人作家们的专利,就连百姓、武夫也都以诗抒怀。
D.身处内忧外患的晚唐诗人既没有继承非战文学的主张,也没有歌咏出塞从军的慷慨,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锜传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锜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果盟来侵败:毁坏
B.锜于城下设伏豫:预先
C.与龙虎大王合兵城薄:逼近
D.锜使善者凿沉其舟没:淹没

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刘锜“善战”的一组是
①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②有城可守,奈何弃之
③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  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
⑤林中伏发,大败之       ⑥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音洪亮;因父亲而受到高宗的召见和任用;与夏交战时屡次获胜,夏人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说:“刘都护来了!”
B.金主完颜亮问手下南宋将领中有谁比自己更厉害的,并逐一列举名字,手下随他叫出的名字立即回应,叫到刘锜名字的时候,却无人应答。  
C.刘锜坚决反对不抵抗金兵。他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柴薪,并告诫守卫一旦城池失守就点火,以免家眷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D.刘锜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2)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3)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禹奏言:“今 年 岁 不 登 郡 国 多 困 大 夫 僭 诸 侯 诸 侯 僭 天 子 天 子 过 天 道 其 日 久 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选自《汉书·卷七十一》,有删改)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向子諲①
有怀京师上元②,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③。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①向子諲:字伯恭。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②上元:元宵节。③驾回龙:龙驾回宫。
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
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五个小题计分)
)我欲乘风归去,           。(苏轼《水调歌头》)
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罔薜荔兮为帷,           。(屈原《湘夫人》)
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
莱茵河畔的琴声
①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②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为了自由独立非这样不可。
③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夫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④“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⑤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⑥“怎么!怎么!”他喊道。
⑦“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
⑧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⑨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首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象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苗……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处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⑩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⑾时间流逝,黄昏离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⑿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⒀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是为感动。
⒁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B.曼希沃把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
C.“尽量弹得坏”“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认为没有时间看河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
D.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E.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约翰·克利斯朵又决定把生奉献给“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概述他反抗“无效”的原因。
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取得音乐成就应该感谢父亲曼希沃,也有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奥巴马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读完这则微博后,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写两句话,要求:①想象合理;②句式与示例相同。
武汉,就像一幅风清云淡的画,东湖无疑是画中点睛的一笔。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右边这幅漫画,围绕“生态环境”书写一段该漫画的颁奖词。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
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③字数不超过70字。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镇中住着一位哲学家。深夜,外乡人来到哲学家的住处时,门虚掩着。他唤了两声,无人应答,便进去了。他进去后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房间。房间中央桌子上有一盏点燃的煤油灯,但桌边却无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外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哲学家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外乡人走过去,向哲学家致了意,疑惑地问道:“前辈,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 
哲学家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的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外乡人这才发现,烛光虽然不太明亮,但周围的确连一只飞蛾也没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