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卷
读法国河流与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法国城市分布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不均匀,沿海多,内地少 | B.分布均匀,沿河城市较多 |
C.分布不均匀,平原多,山地少 | D.分布均匀,接近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
法国的地势大致是( )
A.东北高,西南低 | B.西南高,东北低 |
C.西北高,东南低 | D.东南高,西北低 |
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10 | B.星期一的12:10 |
C.星期日的18:10 | D.星期日的16:10 |
读下表和下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
B.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
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 |
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 |
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下图《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O区在我国没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洋流 | D.海陆位置 |
我国东部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A-B-F-E | B.P-J-F-D |
C.A-G-F-D | D.D-E-L-M |
读下表回答下题。
2013年五次地震的相关数据资料
序号 |
日期 |
震中位置 |
所属区域 |
震级 |
震源深度(千米) |
① |
9月24日 |
27°N,65.5°E |
巴基斯坦 |
7.8 |
40 |
② |
5月24日 |
23°S,177.1°W |
汤加以南海域 |
7.6 |
15 |
③ |
4月19日 |
46.2°N,150.9°E |
千岛群岛 |
7 |
100 |
④ |
4月6日 |
3.5°S,138.5°E |
印度尼西亚 |
7 |
70 |
⑤ |
1月5日 |
55.3°N,134.7°W |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 |
7.8 |
10 |
关于表2中五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④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②⑤震源均位于软流层以下
C.②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①⑤震级相同,震中距相同的地点烈度相同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如图中上方图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
如图下方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上方图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下方图中的( )
A.a或b | B.b或c | C.c或d | D.d或a |
关于如图上方图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
C.乙、丙是四地区中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 |
D.东南季风参与甲、丁两地的水汽输送 |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台湾岛东岸受,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
A.海平面上升 | B.风浪大 |
C.降水量大 | D.河流输沙量大 |
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
A.3~5月 | B.6~8月 | C.9~11月 | D.12~2月 |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左图)和成熟期(右图)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 B.115天 | C.130天 | D.140天 |
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若X、Y、Z分别表示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地形、流量、经济等条件,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①②③④点中最能体现莱茵河航运价值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X、Y、Z分别表示工业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箭头方向表示污染越来越严重,①体现了下列哪种工业的污染状况( )
A.钢铁厂 | B.水泥厂 | C.化工厂 | D.造纸厂 |
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左图)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河流 | C.气候 | D.铁路 |
安徽省1982年至2010年( )
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 |
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
C.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例下降 |
D.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面表示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市A、B、C、D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A区域 B. B区域 C. C区域 D. D区域有关B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
C.合理规划城市,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 |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
读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回答问题。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年 份 |
世 界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城市 人口(亿) |
城市化 水平(%) |
城市 人口(亿) |
城市化 水平(%) |
城市 人口(亿) |
城市化 水平(%) |
|
1960年 |
10.32 |
34.2 |
5.71 |
60.5 |
4.60 |
22.2 |
1970年 |
13.71 |
37.1 |
6.98 |
66.6 |
6.73 |
25.4 |
1980年 |
17.04 |
39.6 |
7.98 |
70.2 |
9.66 |
29.2 |
1990年 |
22.34 |
42.6 |
8.77 |
72.5 |
13.57 |
33.6 |
2000年 |
28.54 |
46.6 |
9.50 |
74.4 |
19.04 |
39.3 |
2010年 |
36.23 |
51.8 |
10.11 |
76.0 |
26.12 |
46.2 |
(1)通常用 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在19世纪的10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仅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20世纪最后4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了 个百分点。
(2)从20世纪 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是发达国家的约 倍,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 。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到2010年世界总人口约达70亿,其中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达 ____亿,因此控制 国家的人口数量是当务之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下表分别是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
(1)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____地,试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_____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
读我国某省区在全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地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2)简要分析B处人口密集,城市多的原因
(3)D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