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3-2014学年广东肇庆高二上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卷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
B.②是自然选择 |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
D.④是物种多样性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
A.适应特定环境 | B.定向变异 | C.定向生存斗争 | D.能传种接代 |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下列哪种物质联系的
A.神经递质 | B.水 | C.葡萄糖 | D.Ca2+离子 |
患糖尿病的人不能多吃甜食,在必要时还需要注射下列哪种激素来维持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A.生长激素 | B.胰岛素 | C.甲状腺激素 | D.性激素 |
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 B.体液调节 |
C.激素调节 | D.内分泌调节 |
达尔文的下列实验中,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能直立生长的是
A.胚芽鞘不经处理 |
B.切去胚芽鞘的尖端 |
C.用锡箔罩住胚芽鞘的尖端 |
D.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种植物根和茎细胞生长影响的是
A. B. C. D.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①果树整枝修剪②无籽西瓜的培育③无籽番茄的培育④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⑤阉割猪以利育肥⑥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
A.①④ | B.②⑥ | C.③⑤ | D.①⑥ |
下列哪项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种群密度 | B.年龄组成 |
C.迁入率和迁出率 | D.物种丰富度 |
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
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增大K值,来减少鼠害 |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 B.光照 | C.湿度 | D.土壤pH |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的全部生物 | B.内蒙古大草原全部生物 |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生物 | D.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
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数量 | B.大量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
C.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 | 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
D.若想维持稳定性,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B.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C.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进食量大,身体强壮、精神好 |
B.人体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
C.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促进血糖浓度上升的激素不止一种 |
D.青霉素都能用于“流感”的治疗,因为抗生素对加强细胞免疫有效 |
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T细胞 |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
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较快 |
B.种群密度下降 |
C.环境阻力不变 |
D.该种群总能量趋于降低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
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低 |
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下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填①~⑦编号)。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_______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如图a、b所示)。
(二)实验结果:如图b、c、d、e、f所示。
图中d、e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从中间分割;f用一薄玻璃片将琼脂块从中间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光没有使生长素__________,也没有影响生长素的___________。
(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e和f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K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计算公式:N:a=b:c)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型;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很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
A.a×8n-1 B.a×8n+1 C.a×8n 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
(10分)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实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①叶片脯氨酸含量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植物叶中脯氨酸含量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