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4届山东济南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
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某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甲硫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如果脱掉丙氨酸残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下来的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3H7O2N |
B.所得所有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比原多肽减少36 |
C.所得所有产物的游离氨基数目比原多肽增加2个 |
D.脱去丙氨酸后,一个甘氨酸含有游离氨基、一个甘氨酸含有游离羧基 |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无色→砖红色 | B.无色→浅蓝色→棕色 |
C.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 D.棕色→无色→砖红色 |
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
A.①④⑤ | B.①④⑤⑥ | C.②③⑤⑥ | D.①④⑥ |
关于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腺嘌呤 | B.②是腺苷 |
C.③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D.④是腺嘌呤 |
下列关于酶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
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D.酶的催化效率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 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 |
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 |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在高倍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
B.细胞壁、细胞膜、核膜 |
C.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
D.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 |
下列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衰老导致细胞衰老 |
B.幼年个体内没有衰老细胞 |
C.老年个体内没有新细胞 |
D.没有细胞的衰老就不会有个体的衰老 |
某人的一个肌肉细胞与一个神经细胞中,肯定相同的是
A.细胞核内DNA | B.细胞质内RNA |
C.蛋白质种类 | D.各种细胞器的数量 |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测得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对应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
B.图中b、c属于细胞中的生物(细胞)膜系统 |
C.图中a、b、c都具有蛋白质加工功能 |
D.35S进入细胞和被细胞排出都要通过细胞膜完成 |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依据的原理是
①纸层析法
②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③叶绿体中各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
④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③ |
磷酸化是指在某些物质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下列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A.细胞质基质 | B.叶绿体基质 |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 D.线粒体内膜 |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A.11.5 | B.10.5 | C.4 | D.1.5 |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底物为葡萄糖),下面的现象中能够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 |
B.装置一中的液滴右移 |
C.装置二中的液滴左移 |
D.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 |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B.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C.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体未分离 |
D.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体未分离 |
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 |
B.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 |
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 N |
D.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 |
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一般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B.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
C.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
D.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用杂合子的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性状不分离者→纯合体 |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
已知某R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7%,尿嘧啶占21%,则转录形成该RNA的基因片段中胸腺嘧啶所占比例为
A.17% | B.19% |
C.21% | D.38% |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植物丙不育。但在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种植F1时,偶尔能出现可育个体植物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植物乙属于同一种生物 |
B.植物丁由植物丙经基因突变形成 |
C.植物甲、乙、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 |
D.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
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下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 |
C.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可推断此病的遗传特点 |
D.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A.不断进化 | B.不断衰退 |
C.产生新物种 | D.丧失基因库 |
下图为人体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该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正常蛋白质中的第100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变化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tRNA共有64种 |
B.R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
D.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
B.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
C.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
D.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
某同学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观察。他绘制了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除去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除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出甲状腺激素。若在摘除术后第5日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5天,物质代谢低下症状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可使物质代谢提高。为证明以上推论,最必要的对照组应该是
A.不去除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 |
B.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5日移植甲状腺 |
C.摘除术后第5天开始,连续5天注射前述实验用的溶剂 |
D.从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 |
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动物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O2 | B.H2 O | C.足够的有机物 | D.阳光 |
下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受体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功能的是
A.生长激素 | B.呼吸酶 | C.性激素 | D.脂肪酶 |
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可通过多项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A.A、B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
B.B中大分子蛋白质可通过D进入A
C.在神经组织中,神经递质可存在于B
D.A、B、C中,B中O2浓度最高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反应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
B.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下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X表示产生信息分子Z的细胞,Y是Z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X是传入神经元,Y是肌细胞,Z使Y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
B.X是下丘脑细胞,Y是垂体细胞,Z促进Y分泌促激素 |
C.X是胰岛A细胞,Y是肌细胞,Z促进Y中储能物质水解 |
D.X是甲状腺细胞,Y是垂体细胞,Z促进Y分泌作用X的激素 |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不直接参与攻击抗原 |
B.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直接杀灭抗原 |
C.B细胞能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 |
D.二次免疫反应是记忆细胞快速分裂增殖并产生抗体 |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可在d点测到电位变化 |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寄生 | B.共生 | C.竞争 | D.捕食 |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 g |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
下图所示细胞分别为大肠杆菌、红枫叶肉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A、B、C中表示大肠杆菌的是________(填标号),具有中心体的细胞是_______(填标号)。
(2)上图中A、B、C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3)下图为上述_____________(填标号)细胞的局部放大。图中能产生CO2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填数字)
(4)C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
(5)以下选项中常用来将结构1染色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
A.醋酸洋红 B.龙胆紫 C.苏丹Ⅲ D.碘液
(6)若在离体条件下,图A细胞发生脱分化,则在细胞周期前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方法Ⅱ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图中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___;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自交一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
(5)如果方法Ⅰ中(二)过程中掺杂了一些花药壁细胞进去,由花药壁细胞经过(三)过程形成的植株一定是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回答下面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态调节的有关问题:
(1)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经传出神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下丘脑一垂体系统是激素分泌调节的重要途径,通过下丘脑一垂体系统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直接促进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
(2)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中曲线的来历:材料培养→用某种溶剂配置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测量、记录→统计、计算并分析。如果选择小麦,需要将切取的胚芽鞘尖端下的一段用蒸馏水浸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三条曲线呈现出生长素作用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和热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乙,丙能量中一半来自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kJ。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细胞裂解性杀伤(如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如图2)两种途径。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_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____(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刺毛鼠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其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在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巴氏小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依据细胞中巴氏小体的数量来区分正常刺毛鼠的性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性刺毛鼠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___________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主要原因是其中的__________过程受阻。
(3)控制刺毛鼠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BY的鼠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若巴氏小体上的B、b基因可以表达,现观察到一只白色的雄性刺毛鼠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鼠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
(4)控制有刺、无刺的基因依次为A、a,则无刺黑毛雄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如果它与图示的雌鼠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下图中甲表示某兴趣小组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丙是该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c点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来自__________过程。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来表示?__________。
(3)在一天24小时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植物24小时内每100 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mg。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到25℃,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______(左移、右移、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