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一模)理综化学试卷
已知: Cu (s)+2H+(aq)=Cu2+(aq)+ H2(g) △H 1
2H2O2(l)=2H2O(l) + O2 (g) △H 2
2H2(g) + O2(g)=2H2O(l) △H 3
则反应 Cu (s)+H2O2(l)+2H+ (aq)=Cu2+(aq)+ 2H2O(l) 的△H是
A.△H=△H 1+△H 2+△H 3 | B.△H=△H 1+△H 2-△H 3 |
C.△H=△H 1+2△H 2+2△H 3 | D.△H=2△H 1+△H 2+△H 3 |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Si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 |
Si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
B |
铁比铜活泼 |
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
C |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
D |
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 |
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mo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nA个电子 |
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3nA个原子 |
C.1L 0.1 mol·L-1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3- |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含有0.1nA个CH3CH2OH分子 |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加,平衡逆向移动 |
B.升高温度,可提高CO2转化率 |
C.增加H2的浓度,可提高CO2转化率 |
D.改用高效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
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
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
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 |
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对于常温下0.1 mol·L-1氨水和0.1 mol·L-1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L-1氨水,溶液的pH=13 |
B.0.1 mol·L-1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
C.0.1 mol·L-1醋酸溶液中:c(H+)=c(CH3COO-) |
D.0.1 mol·L-1醋酸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
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中 |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 |
B |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生成白色胶状物质 |
Al(OH)3不溶于氨水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
溶液先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 |
该溶液中含有Fe2+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该溶液中存在I- |
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IVA族 |
B.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X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T |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
利用碳-碳偶联反应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化合物Ⅰ可以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Ⅱ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化合物Ⅲ与NaOH水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4)化合物Ⅳ是化合物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只有一种取代基,Ⅳ的催化氧化产物Ⅴ能发生银镜反应。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5)有机物与BrMgCH2(CH2)3CH2MgBr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Ⅵ(分子式为C16H17N)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铈铵[(NH4)2Ce(NO3)6]广泛应用于电子、催化工业,其合成路线如下:
(1)已知(NH4)2Ce(NO3)6受热易分解,某科研小组认为反应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整:(NH4)2Ce(NO3)6CeO2·8OH + 8_____↑;CeO2·8OHCeO2+ 4H2O↑+2O2↑。
在空气中加热(NH4)2Ce(NO3)6,除固体颜色有变化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步骤Ⅰ中,将Ce(NO3)3·6H2O配成溶液,保持pH到4~5,缓慢加入H2O2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得到Ce(OH)4沉淀。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298K时,Ksp[Ce(OH)4]=1×10—29。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___________。
为了使溶液中Ce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Ce4+)小于1×10—5mol·L-1,需调节pH为______以上。
(4)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定了(NH4)2Ce(NO3)6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硝酸中的溶解度,结果如图。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 (NH4)2Ce(NO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煤矸石经预处理后含SiO2(63%)、Al2O3(25%)、Fe2O3(5%)及少量钙镁的化合物等,一种综合利用工艺设计如下:
(1)“酸浸”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铝浸出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3)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碱溶”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已知Fe3+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分别为2.1和3.2,Al3+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分别为4.1和5.4。为了获得产品Al(OH) 3,从煤矸石的盐酸浸取液开始,若只用CaCO3一种试剂,后续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煤矸石为原料还可以开发其他产品,例如在煤矸石的盐酸浸取液除铁后,常温下向AlCl3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该反应△H>0)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 ,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写出两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序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①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样品含NaCl |
② |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样品含NaOH |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
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