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政治限时集训(新课标):哲学思想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神话预言的“世界末日”。面对这一“预言”,某邪教人员认为:“只有信教才能得救保平安。”无神论者则认为这根本不可相信,人生的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④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促进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下列观点与下图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
B.气者,理之依也 |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D.理主动静,理生万物 |
“画孰最难”的命题出自《韩非子》,结论是“犬马最难”,而“鬼魅最易”。画鬼魅最易是因为( )
①鬼魅根本不存在,拓展了人们的能动创作空间
②鬼魅不像犬马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鬼魅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鬼魅是虚幻的,只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给具体科学研究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这反映出(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与2012年提法一致,但在具体实施上会有新的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B.意识有时超越时代具有前瞻性 |
C.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阐述,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主要表明( )
A.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
C.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下图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绝对性 |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的反复性 |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
传统医学认为,大脑皮层可以分为感觉区、记忆区、语言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功能区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天盲人的视觉皮层可以显著地改变其功能,从处理视觉的功能转变为处理语言的功能。科学家对人脑功能区的新认识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融合的
②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不断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见下表),这些调整的合理性在于( )
召开 时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政策 基调 |
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 |
保持经 济平稳 较快发展 |
稳增长, 调结构, 控通胀 |
稳中 求进 |
统筹兼 顾,稳中 求进 |
稳中求进, 立足全局, 突出重点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③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要与主观相统一
④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
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000亿元,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2亿人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
舌尖上的节约 |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方矣” |
舌尖上的中国 |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区、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2)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呼唤着诚信与秩序,追逐着公平正义,我们又一次齐聚在“3·15”的旗帜下。
材料一 2013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该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没有作出规定。放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20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历程。
材料二 2012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注意发掘基层食品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和感人事迹。依托道德讲堂广泛开展诚信从业、相互感召的修身律己活动,并在2014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食品行业“道德讲堂”的建设工作。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开展道德诚信模范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3)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