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岩浆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侵入所形成的板状岩体称为“岩墙”,下图为“不同年代相互穿插的岩墙图”。按生成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小题。

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东北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是其位于       (  )

A.太平洋沿岸地区
B.大陆板块向大洋板块的俯冲带
C.板块张裂地区
D.地壳运动活跃地带

日本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除本州岛外,损失最严重的岛屿是 (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四国岛 D.琉球群岛

据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到海洋水体的物质,被黑潮(日本暖流)输送进入北太平洋。关于该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②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自西南向东北流动 
③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④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一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图中短横线为示坡线)”,回答小题。

与图示地形特征较为符合的水系图是       (  )

下面哪一幅图是过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  )

从地形特征来看,该地区曾发生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甲表示某沿海地区,图乙是沿图甲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剖面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图丙表示图甲中湖泊水位的最大与最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小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处的地质构造为       (  )

A.由北向南 背斜 B.由南向北 背斜
C.由北向南 向斜 D.由南向北 向斜

当湖泊水位接近图丙中b时,一油轮由波斯湾驶向科伦坡途中 (  )

A.顺水逆风 B.逆风顺水
C.顺风顺水 D.逆风逆水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小题。

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及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读图回答小题。

下列四地中地下水埋藏最浅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为了获取更多的地下水资源,当地人们在打井时,先向下打竖井,再改为横向打水平井,水平井的走向应该是    (  )

A.平行于等高线
B.垂直于等高线
C.平行于地下水等水位线
D.垂直于地下水等水位线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利亚里纳海沟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结合下图完成小题。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 000米海试区表层洋流的流向为 (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仅考虑风与洋流因素的影响,比较图中两条航线的航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阴→海试区的速度较快
B.海试区→青岛的速度较快
C.两条航线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亚欧大陆中部植被水平分布与气候条件(可能蒸发量、生长季、辐照度、年降水量,单位分别是毫米、天、千卡/平方厘米·年、毫米)的关系示意图”,回答小题。

图中①②③④线的含义依次是     (  )

A.年降水量、可能蒸发量、生长季、辐照度
B.辐照度、生长季、可能蒸发量、年降水量
C.年降水量、生长季、可能蒸发量、辐照度
D.可能蒸发量、辐照度、生长季、年降水量

图中所示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山地围绕 D.纬度低,蒸发旺盛

自然状况下图示Q地的典型土壤比R地的典型土壤   (  )

A.土层更加深厚      B.冻结时间更长
C.有机质含量更低 D.不容易发生沙化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小题。

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是由于受洋流影响,则   (  )

A.甲是暖流,乙是寒流
B.甲是寒流,乙是暖流
C.甲、乙都是暖流
D.甲、乙都是寒流

若图中海区位于太平洋,则甲洋流的名称是 (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千岛寒流 D.日本暖流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山脉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该山脉可能是       (  )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该山脉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髙度可能是       (  )

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
C.3500米以上 D.2000米至2500米

导致该山脉最大降水髙度东西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6分)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3分)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2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的是地中海和大西洋(局部)八月海洋表面水温和盐度以及部分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表示利比亚的是甲、乙、丙、丁四国中的______国。(2分)
(2)地中海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中海与图中同纬度大西洋海区海水性质有何差异?请说明其对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海域海水运动带来的影响。(8分)
(3)西欧的居民夏季到地中海沿岸旅游的人数较多。试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8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区域
甲:江汉平原
乙:宁夏平原
自然带类型
 
草原、荒漠过渡带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分)
(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2分)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6分)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陆地和海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