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加教学评估的领导虽然只是走访了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他们对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B.日前,记者暗访这家被曝光的偷排地下污水的大型制药厂,当采访有关人员时,他们躲躲闪闪,讳莫如深
C.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D.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强调,地方性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
B.“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这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更远深空的探测奠定了科技基础。
C.以世界末日高调出场的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不过一些现实问题,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终将导致地球走上漫长的衰败。
D.铜川昌盛煤矿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能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金买通了煤炭局的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
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雇佣行为。
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雇佣行为。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到处是故事,到处有美丑。大街上,天桥下,我们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乞丐,经过这些乞丐身边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请你设计一个人经过某个乞丐身边时的情景。
要求:①侧重细节描写;②要有环境描写;③1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仿照给出的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循环往复的四季,寄寓着大自然不一样的感情。春风送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雪带寒,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雪对大地的爱恋。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鉴于有些学生在期末试卷上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某大学教授给他的两个研究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练字。对此,两人都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
一个直截了当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打了个比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月23日是某校100周年校庆,学校准备举办一台“唱响梦想,舞动青春”的文艺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主题鲜明,语言生动;(2)5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篇名句默写。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 (陶潜《饮酒〈其五〉》)
)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受中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涵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解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及其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的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的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置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自然万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重自然保护。
来源: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4准确鲜明生动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