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卷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
B.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 |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 |
C.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B.c点时罗非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
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1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在生活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就可以完成
C.SOD催化O2—形成H2O2的机制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D.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⑴据图1分析,比较甲、乙两种番茄,土壤含水量对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______。土壤含水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70%时,土壤含水量不成为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
⑵为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
①综合图1和图2分析,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______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②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______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______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⑶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______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_____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则观点二成立。
⑷为提高番茄的抗寒性,方便低温储运,科学家用______酶从比目鱼DNA中获取“抗冻蛋白基因”,构建______并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转基因抗冻番茄。
下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 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 ,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纯合子/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
②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
③结论:如果后代出现 ,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出现 ,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Ⅰ.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激素X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
(1)图中乙是 细胞,Z是 。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导致激素Z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
(3)若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 (“有”或“无”)明显变化。正常情况下①、②过程属于 。
(4)图中甲细胞的作用是 。
(5)“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 。
Ⅱ.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 ;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环境阻力实现。当种群密度从A—E时,种群中成年个体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是 。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